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及其特征研究
摘要
关键词
现代文学;现代主义;中国文学;特征
正文
引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主义问题分析上,客观认为除创造社、现代派、西南联大部分创作之外,还没有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国现代文学的本质是现实主义,但这并不说明中国现代文学落后于世界文学发展步伐,落后于文学现代化发展步伐。文学与科技文化不同。不管在什么时期、什么年代,不管物质是否贫困,科技是否落后,都存在辉煌的、灿烂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时刻紧跟其后,既对西方现代文学的优秀观念进行吸收,也融合发展中国文化优秀传统。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及其特征进行研究,证明中国现代文学并不逊色于世界文化的任意一种。
一、在普通男女描写中,揭示人的迷失或扭曲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之初就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同步进行,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通过对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描写,对下层社会普通男女悲欢成败的反映,揭示乡土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文化心理、社会生活、情绪特征。五四文学的根本主张是反映真实社会情状,借助下层人民真实生活的揭示唤醒人们的精神,借助现实呼吁改造人生、改造社会。五四新文学的根本主张与西方现代主义精神具有契合之处,共同表现不满现实的精神追求。
在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受西方不满现实精神追求的影响,中国作者热衷于在普通男女描写中展示社会无良的情状,描写普通人心理失衡的现实,在同情中批判,在揭露现实中表达个人理想失落的不平衡。比如当时社会下阿Q分裂的精神状态,祥子努力却幻灭的人生,觉新党派懦弱退却的情况。这些都是作者对当时社会普通男女悲惨的遭遇、扭曲的人格进行的挖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也是揭示平凡人物失衡的内心世界。其中既有作者的同情,也有作者的不满和批判。
虽然这种表现现实的方法是荒诞的,是作者内心的痛苦和理想失落的反射。但是这种写作又不是负面的、躺平的。作者旨在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呼吁人们反抗生活,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改造生活,通过文字的力量觉醒人们的思想。
二、现实主义其表,现代主义其里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作者有自己的美学原则。文学作品中事物发展完全是中国式的逻辑,通过现代化的书写方式以及中国画的心理时空完成流畅的故事书写,在来龙去脉清晰完整的故事讲述中揭示现实生活,反应社会不公。
中国文学更加注重现实时空逻辑结构的组织,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结构不同,二者的衔接点主要在精神内涵上。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当时中国的作品主要是对普通男女扭曲精神的表现。这是对西方“人是什么”主题思想的表达,但是不同的是中国是处于封建压迫下提倡的个性解放,而西方则是个性过度解放的结果。中国文学注重美的画面,通过对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冷静客观的态度书写呈现社会不公,人生不平。
比如巴金笔下的《寒夜》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在大学相识,自由恋爱结婚。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男主角颓废的状态被妻子厌恶,因为无力博取妻子欢心,男主更加惶恐无助。小说中主要通过物质生活中一个小家庭人物的情感心理描写,让读者对人生如何的问题进行思考。比如《骆驼祥子》,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作者通过对祥子人生的描写反映出他的现实悲剧,但更深刻的则是对城市文明病的揭示。祥子作为一个失去土地的农民,不管如何勤奋劳动,渴望改变命运,但是最终只会在现实的打击下堕落幻灭,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1]。
又比如叶绍军先生笔下的潘先生,潘先生只是一个小学校的校长。在灾难来临时,出于人性的自私,他选择逃亡求生,而又出于对自己职位的担忧,他选择悄悄返回。随着战事的结束,人们的生活回归平静,潘先生虚惊一场,庆幸自己苟且安全。潘先生是小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有文化,自命不凡。明知祸乱产生的根本,但是又歌颂军阀。在战乱之中,知识分子的风骨与品德均化作尘埃,不值一提。
三、表现手法上吸纳融合,中西合璧
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意表现,心理表现等进行描写,同时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叙述方式融合。借助传统意象理论等对文学表现手段进行丰富,借助艺术层面的表现手法增强表现力度。
比如老舍在《微神》中选用的景物以及提到的小绿拖鞋都具有象征意义,通过对人物主观情绪和景物描写的结合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小说开头,作者反复描写山坡上的景象,这不仅是景物的描写,也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部反射。比如在《子夜》中,作者借助陆老太爷的眼睛向大家展示当时光怪陆离的十里洋场。不管是奔流不息的汽车还是鳞次比节的高楼,这个与乡土中国完全不同的现代都市是对吴老太爷精神的刺激,吴老太爷的死实质上是现代与传统冲突的隐喻。而张爱玲的小说则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通过人物复杂的心理描写以及丰富的意向增添作品的表现深度。张爱玲的作品中有动与静、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东方与西方现代主义手法应用中自由穿梭[2]。
中国文学在西方现代主义朦胧颓废的审美风格中寻求突破,通过与传统审美方式的融合形成哀伤却不颓唐、张扬而又弯曲的基本格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的概念对中国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努力的方向,是与世界的接轨。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小说、戏剧、诗歌,不同文学流派的作者都在积极引进借鉴西方先进的哲学观念,文学观念,写作方法。在追赶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现代文学也在积极融合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部分。通过二者的融合让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芒,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延江.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主义及其特征[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03):92-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