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情境教学;幼儿园;社会教育
正文
在幼儿社会教育中,通过引入情境教学,可以让幼儿通过情境体验等方法进行社会知识的深度了解。幼儿在了解情境内容中可以积极的探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积极的开发情境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发掘相关教育素材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体验情境,深度落实教学
幼儿的社会意识还是比较匮乏的,在家庭的“百般呵护”中,幼儿多是以玩乐为主,社会意识的学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幼儿生活化教学中,丰富幼儿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幼儿园当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强化社会意识的教学,通过生活化活动的开展对幼儿进行教学评一体化,保证幼儿可以在良好的评价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教授幼儿遇到危险时应拨打哪些电话。教师可以利用情境体验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模拟火灾,让幼儿牢记安全教育。教师借助儿歌“小朋友,要知道,熟记号码很重要。110,报警用,专抓坏蛋一拨通。119,是火警,发生火灾记心中。120,需急救,伤残病重它来用。122,除障碍,维护秩序需它上。这些号码要记清,救人救己都能用。”通过儿歌的教学让幼儿掌握这些急救电话的常识。还有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怎样看红绿灯,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怎样注意安全等等。也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记住一些安全知识,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请你准备好。除了这些安全的常识之外,教师还要重点教学关于幼儿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社会意识教学,饭前便后洗手、将垃圾扔到垃圾桶等等。通过社会意识的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的安全意识,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
二、创设游戏情境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新课标教学内容曾明确指出,游戏教学在社会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游戏活动能够有效释放幼儿爱玩的天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就可以结合幼儿贪玩、好动这一特点,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幼儿园社会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段特点设置各种游戏情境活动,能通过给幼儿营造一种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来让幼儿参与其中,鼓励幼儿进行各种社会性活动,提高幼儿活动积极性并让幼儿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快乐、自信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幼儿教师开展“不怕困难”社会教育活动,先向幼儿收集自己觉得有困难、无法完成的事情有哪些,再根据情形分类,由教师将幼儿可以完成的事情写成卡片供幼儿抽取卡片,抽到卡片的幼儿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完成卡片上的任务,并积极向同学、教师诉说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感想,以此锻炼幼儿坚强品质并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幼儿自信心。幼儿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情境活动,比如创设“心有千千结”的小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并和其他幼儿一起完成游戏活动。幼儿在这个游戏活动中能够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幼儿交流能力、沟通意识以及组织能力等,让幼儿在团队的共同协作下完成“解结”任务,让幼儿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种游戏活动能够增强幼儿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勇敢向前的勇气,培养幼儿自信心,让幼儿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都敢于迎万难、积极向上。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实现社会教育
让生活走进日常活动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更是教育教学活动形式进行生活化的处理,在日常教学中创造生活化的情景,让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体验生活情节,尤其是独立完成以往都是家长带领着完成的生活细节,既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也能够丰富幼儿的常识,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引导幼儿认知钱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超市购物”的情景放在课堂当中。教师可以准备一块场地作为“柜台”在上面摆上一些常见的事物,然后标上价格。让幼儿拿着不同面额的钱币,依次来到的“柜台”前,选取一样“商品”,然后找到对应面额的钱币交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独自完成了整个购物的过程,经历了超市购物的情景,一方面实现了幼儿认知钱币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幼儿独立去超市购物的胆量,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以及认知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幼儿,也可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及时的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创设生活化的情景,让幼儿亲身“经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能够丰富幼儿的阅历,培养幼儿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也能够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
四、创设文化情境,实践回应教学
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主要通过感官感知认识周围的世界。幼师在讲故事时,可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给予幼儿直观的视觉听觉体验。教师通过引入情境教育,让幼儿在情境中进行童话故事的阅读,同时也可以突出情境教育的主体,将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主要目标,合理的开展阅读活动。
例如,“去外面看看”的社会活动,可以单纯的要求幼儿去体验、感知。教师通过引导,让幼儿在社会教育实践中进行文化的理解,将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活动,可以带领幼儿开展远足、春游等活动,借助感官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所学古诗词等来描绘春游所见到的情景。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应的动画,让幼儿可以在文化情境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了解。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来描述自己所看见的社会,无论是感性情感还是理性技能,都随着幼儿的表达逐渐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是目前幼教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通过将幼儿社会实践与情境教育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有系统的教学方案,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雯.增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实践性效果研究[J].家长.2020,(12).86-87.
[2]蒋桂珍.情境教育助力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生活化[J].教育观察.2020,(12).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