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视域下户外木梯组合游戏的支持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黄健

福建省儿童保育院 350108

摘要

在我园众多户外游戏当中,木梯组合游戏无疑是最受全园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一。我园教师秉承“儿童为本”的科学质量观,在木梯组合游戏过程中注重师幼互动质量,既给予幼儿充分的游戏自主权,又深入游戏现场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解读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基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其适度挑战,通过教研活动总结了一些支持策略,将户外木梯组合游戏不断引向更高水平,更有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

质量;木梯组合;支持策略

正文


当前,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目标,开始迈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关注度的提升,幼儿园户外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受到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户外游戏质量关系着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户外游戏质量对幼儿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户外木梯组合游戏是以木梯、木板为主要材料,能与其他材料进行创造性组合,幼儿可以随意搭建、攀爬、冒险,在游戏中持续、深入地探索,不断形成、更新、联结游戏经验,因此深受幼儿喜爱。本文从游戏质量视角对幼儿园户外木梯组合游戏的开展提出几点策略,希望给幼儿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认真观察分析  精心设计问点

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互动时会产生很多问题,进而自然生成有意思的游戏主题。但因为经验不足、注意力和坚持性不持久、探索方法和能力欠缺等,幼儿往往不能将问题聚焦, 致使探究的方向不清晰、探究的程度不深入、探究的主题难以持续等。因此,我们用以下三种提问的策略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主题。

(一)直接式提问

直接式提问针对性较强且指向明确。教师通过提问直接点明要探究事物的某方面特征,引导幼儿关注探究事物的某些细节,突破幼儿的经验盲点。

游戏长时间处于简单重复水平的原因是幼儿对坦克的结构认识不够全面或不够清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关注坦克的外形结构,从而关注坦克建构的形态问题,并通过 查询与坦克有关的资料丰富相关经验。通过对教师问题的思考,幼儿意识到自己搭建的坦克没有驾驶室、炮管等。于是,他们开始了解坦克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各分区功能等。

(二)自由式提问

自由式提问是指问题的答案不是固定的、唯一的,可以引发幼儿客观、真实、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激发幼儿的思考、想象,或者引导他们进行经验的重组。自由式提问既能展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又能凸显幼儿的所思所获。在提出猜想和假设后,幼儿可能收获猜想正确的喜悦,也可能从反思错误的回答中重组经验。

教师通过开放性问题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思考原因。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充足的交流与分享空间,提供了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支持幼儿组成游戏共同体,在互助与合作中共同游戏。

(三)挑战式提问

挑战式提问是指教师提出的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此类问题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而成,能在挑战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幼儿已熟悉使用圆饼材料的基础上,教师提供了新的玩法思路,将原本静止的障碍物变成移动障碍物,挑战幼儿的已有游戏水平。面对幼儿反复性的游戏行为,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究使圆饼在平衡木上滚得更远的办法,以帮助幼儿向更高游戏水平发展。

二、 科学投放材料  激发想象创造

材料可以是探究的对象,也可以是探究的工具。在熟悉了材料的性质、作用或既定玩法、用法后,幼儿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探索材料的更多可能性。材料投放的时机、方式会极大地影响幼儿探究的广泛性与深入性。

(一)一物多玩,物尽其用

新的游戏材料宜单一投放,让幼儿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新材料的性质和玩法。在幼儿玩熟玩透新材料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单一材料的多种玩法或以物代物,开发材 料的其他用途。

(二)种类丰富,组合多变

多样材料投放有三种情况:一是投放种类相同但材质、规格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探索发现通过不同的途径可以达到某一效果,如投放木块、泡沫块、塑料块;二是投放种类不同但材质相同的材料,如投泡沫垫、泡沫砖、泡沫棒等,幼儿能从中感知材料的不同用途;三是在主材料之外投放种类、 规格、材质等均不同的辅助材料。

三、巧用多元表征  支持幼儿需求

幼儿表征是幼儿用绘画等特有方式表达自己思维的一种方式,对幼儿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 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幼儿表征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语言,是幼儿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读懂幼儿的关键。

(一)口语表征

幼儿可通过口头讲述、小组讨论、谈话等形式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学所得。这种方式适合各年龄段幼儿,且用时较短,不需要额外准备材料,容易开展。

(二)文字符号表征

教师可鼓励幼儿通过涂鸦、图片勾选、绘画等结合简单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学所得。这种方式具有可记录、可回看等优点,深受幼儿的喜爱。

(三)动作表征

幼儿表征最常见的形式是肢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因此他们更容易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当幼儿对某个物品存在需求时,他们可能会通过手指、触摸等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此外,当幼儿的情绪发生变化时,他们也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肢体动作。因此,教师应该学会鉴别幼儿肢体语言信号,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

四、优化分享环节  提升游戏水平

教师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如游戏中问题的解决办法、发现的新玩法、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技巧等。幼儿在分享经验时既回顾了游戏过程,整理了游戏经验,又能从 分享和讨论中提升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一)特有经验分享

特有经验分享是指少数人(某一个幼儿或某小组)在游戏中的发现或问题具有代表性,其分享的经验能够对大多数人起到启发、带动作用。这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幼儿之间的互动。

(二)共有经验分享

共有经验分享一般用于多数人在游戏中面临了同样的问题或发现了同样的现象时,大家的分享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将问题描述得更清晰,使焦点问题更突出。这时,教师要将幼儿的经验加以整合,甄别并引导幼儿了解其中的共性。

幼儿从起跳动作、落地姿势、降低高度及自我鼓励等方面分享了自己成功“跳水”的秘诀,教师要引导幼儿梳理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出成功的共性经验供大家学习与使用。     

(三)个性经验分享

个性经验分享适用于幼儿在游戏中的个性化体验更突出,其兴趣点或面临的问题可能各不相同、缺乏共性。这时,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个性化支持与引导。

教师通过西西分享的游戏情况,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她的情况并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个性化和共性化的引导,既可以将“找不到同伴一起玩该怎么办”的问题抛给其他幼儿想办法,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西西的社会交往技能进行分析与指导。

在户外木梯组合游戏中,幼儿能自主地进行探索、想象、创造等,主动建构自己的游戏经验。教师要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分析,用多种提问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巧妙投放适宜材料引导幼儿深入游戏,并鼓励幼儿进行游戏表征和经验分享,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木梯组合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 (含帮扶项目)专项课题“质量视域下户外木梯组合游戏支持策略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xczx22-116)成果之一。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