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教学;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核心素养
正文
在义务教育改革引发广泛关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得到逐步贯彻落实的背景下,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明确提出应该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坚决克服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等评价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方面的问题。并且按照方案的要求,新时期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保障教育教学活动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定位,提出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以及国家情怀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唯物史观:历史学科强调唯物史观,即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影响,而不是由个人的意见和想象来决定的。唯物史观的核心要素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等。其二,时空观念:历史学科强调时空观念,即历史是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统一,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需要考虑时代背景、地理地域文化等因素。其三,历史解释:历史学科强调历史解释,即对历史事件进行真实和客观的解读,需要考虑当时背景、社会环境、主观意愿等方面因素,同时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历史资料和研究方法。其四,史料实证:历史学科强调史料实证,即对历史事实进行严谨和科学的验证,需要运用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综合考虑各种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五,家国情怀:历史学科强调家国情怀,即对民族和国家的认知和感情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同时也要注意历史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1]。在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中,遵循核心素养的原则和思想,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革创新,能够显著改善历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高效化的培养。
二、历史核心素养导向下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的建设措施
在准确定位历史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要想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指引作用,新时期在教学实践中就要重点针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探索新评价体系的建设和应用,保障高中历史教学能实现高效化创新[2]。
(一)解读核心素养内涵,重新界定历史教学评价目标
在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设计方面,要想优化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创新,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系统化地解读核心素养教育的内涵,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的需求重新对历史教学评价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设计和优化,有效促进历史教学活动的高效化开展和系统化的创新,全面提升历史教学活动的综合有效性。
例如,在“全球航路的开辟”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和优化,就应科学地设计历史教学评价目标,引导历史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和优化,使全新的教学评价目标能引领教学评价体系的科学设计和应用[3]。在“全球航路的开辟”历史教学中,可以将教学评价的目标设定为评价学生掌握相关历史背景知识、理解航线地理特点和历史意义、掌握欧洲殖民的开拓和经济形态情况方面的内容,即通过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应用,要引导学生了解欧洲大航海时代、地理发现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过程。同时在历史教学评价的驱动下,促使学生深化理解和掌握主要航线、地理位置、沿途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以及交通运输和贸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评价驱动下针对殖民主义的本质、殖民地的开拓和殖民地经济的特点等进行探究。这样通过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和优化,科学地设定教学评价的目标,就能充分发挥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价值和作用,全面促进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使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实现创新发展的目标。
(二)把握核心素养要素,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设计和开发中,要将历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应用作为重点,以全新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学生对历史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确保高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4]。按照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新时期在对历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重点从以下方面做出评价和考察,即“①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唯物史观:评价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不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②评价学生是否具备深刻的时空观念:评价学生是否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和背景有准确的认识,并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③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历史解释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真实、客观地解读历史事件,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历史事件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④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史料实证能力: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严谨、科学的验证,并能够综合使用各种史料和研究方法;⑤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家国情怀:评价学生对祖国历史、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要考虑历史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按照这些要点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完善,就能支持教学评价体系的新设计和新发展,促使教学评价的功能得到有效应用[5]。
例如,在高中历史“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点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和应用,引领特色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全面创新的目标。具体结合“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程教学评价的情况,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对教学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和规划,评价学生历史知识理解、逻辑分析、批判思考,以及跨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保障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从学生知识理解能力评价的视角进行分析,在评价指标的设计方面要重点设定“能够熟练掌握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和方法方面的评价目标,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主权等;能够对多极化和全球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实际应用、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能够在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深入阐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要点;而从历史逻辑分析素养的培养视角进行分析,教师可以设定“能够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多维度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历史进程、地区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文化交流等;能够接受和处理不同观点、甄别主张的正确与否、进行反驳和辩证分析;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观点,综合分析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复杂问题”几个方面的教学评价指标要点。而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教师在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核心素养内容对评价指标进行设计,如“史料实证方面评价指标:能够通过搜集、筛选、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获取历史信息并评价其可信度;能够使用和操作历史工具书和数据库,查询和获取历史信息以支持研究和分析;能够结合历史实物和文献资料,实现对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的再现和演绎”“家国情怀评价指标:能够理解和珍视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能够感受到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和民族的挑战和机遇,理解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样优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就能促进教学评价的科学开展和全面创新,能为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指导的科学推进奠定基础[6]。
(三)明确核心素养导向,创新历史教学评价指导方法
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具有历史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并能够理解历史文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的综合素质。在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评价的需求,也需要对评价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改革创新,促进多种教学评价方法的融合应用。如教师可以建立个性化搭配评价标准,即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兴趣的不同,教师可以开展个性化评价,设定与学生个人能力和需求相适应的测评标准,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评价;可以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在评价活动中帮助学生反思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和创新方向,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时代历史教学改革背景下,只有能结合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从多角度对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高中历史教学情况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支撑素质教育的落实,使教学评价能倒逼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使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对各方面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鉴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探索历史教学活动的科学定位,从不同的视角针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创新,有效支撑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全面系统改革。
参考文献:
[1]张瑜瑜.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探究[J].高考,2021,35(17):11-12.
[2]何建华.如何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J].中学政史的(教学指导),2020,39(12):42-43.
[3]庞励.让合作学习引领历史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J].新课程(下),2019,12(05):212.
[4]谭卫红.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价[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07):117-118.
[5]成宜军.浅析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手段[J].新智慧,2018,25(34):83.
[6]苏洪炎.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J].高考,2018,32(3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