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优化设计;实践
正文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校本作业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可提高语文 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借助作业评价,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双减”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校本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校本作业的形式,缩减校本作业量的同时,能够提高校本作业质量,充分发挥出校本作业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完善制度体系,构建校本作业设计小组
“双减”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校本作业优化设计,应构建校本作业设计小组,小组成员由不同年级的育人教师组成,小组组长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围绕“双减”政策要求优化校本作业设计,杜绝出现重复作业、无效作业等情况。为了保证校本作业设计优化效果,应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保证校本作业改革可持续进行。对校本作业教研环节和步骤进行规划,将校本作业优化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当中,保证校本作业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保证作业可体现出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校本作业的有效性。对校本作业设计目标与实施目标进行协调。对校本作业管理办法进行完善,对校本作业结构进行调控,保证作业难度不会超出课程标准。加强对校本作业质量监督工作,深入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对各个年级教学进度进行平衡,保证作业难度不超标,丰富语文校本作业形式,保证校本作业更加具有创新性。形成统一的作业评价和反馈标准,完成校本作业优化设计后,校本作业设计小组共同开展讨论,总结校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校本作业,使校本作业符合“双减”政策要求,也可以发挥出校本作业的教育价值。学校定期组织校本设计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交流展示,如可从校外聘请专家、学者对小组教师进行培训,可提高校本作业设计能力,也可加强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构建教师校本作业设计能力评估体系,从作业目的、作业内容、作业反馈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并将其纳入评优当中,可调动教师设计校本作业的积极性,为校本作业设计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创新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意识
(一)布置趣味性作业
传统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主要以抄写生字、背诵课文为主,语文作业内容较为枯燥,不仅会给小学生造成较大的学习压力,也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长时间为学生布置上述类型的作业,会影响学生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不断探索,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2]。例如:布置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校本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对故事脉络进行梳理,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人物卡片,对故事中人物性格特征、精神等进行总结分析,之后借助人物卡片演绎神话故事,可加深学生对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理解,调动学生积极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拓展故事的能力,可有效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
(二)布置跨学科作业
校本作业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优化除了要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要发挥出语文作业的育人功能,语文教师要设计跨学科校本作业,从而强化校本作业效果。教师可结合音乐学科、美术学科设计校本作业,可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后,教师可布置实践性跨学科作业,课后让学生查阅、收集、整理京剧、京剧脸谱的相关资料,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京剧脸谱中人物性格关系、各种色彩等。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脸谱进行绘制,教师也可让学生对《说唱脸谱》歌曲进行学习和演唱,实现语文学科、音乐学科、美术学科的有效融合,也可转变传统语文作业的枯燥性,减轻学生语文作业压力。语文课堂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跨学科作业成果,学生可选择介绍脸谱相关知识或者是展示脸谱绘画作品,演唱《说唱脸谱》等。
(三)布置多层次作业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优化,应保证语文作业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设计分层校本作业,通过帮助学生完成语文作业,树立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让学生主动参加到语文学习当中[3]。例如: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后,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分层语文作业,要求学生对文章中所出现生字读音进行查阅,了解生字读音后,使用生字进行造句。本作业主要是针对班级中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词汇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对于班级中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分析类语文作业,让学生对文章中某些基句子进行深入分析,如“你认为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的反映出司马光的机制和勇敢?”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也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可借助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三、优化作业评价,加强校本作业反馈指导
“双减”背景下应优化作业评价,加强校本作业指导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校本作业内容、作业形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有效性[4]。例如:实现作业评价主体多元化。完成校本作业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中会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可及时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进行调整,提高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同时学生之间可互相鼓励完成校本作业,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学生语文校本作业评价当中,家长评价可督促小学生更好的完成语文校本作业,但是为了避免增加学生家长负担,要避免让家长过多的参与到评价当中。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双减”背景下,校本语文作业多以实践类、探究类作业为主,教师可每周设置优秀作业评选,激励学生更好完成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优化设计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使校本作业设计更加规范,创新校本作业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对校本作业评价进行优化,使评价结果可以起到指导作用,从而使校本作业可以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春霞.“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家长,2023(09):97-99.
[2]魏敏.“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实践探索[J].成才,2023(05):64-65.
[3]林小青.“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3(05):73-75.
[4]钟聪林.“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亚太教育,2022(16):34-36.
本文系龙岩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开发与编写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JKYJX22-072)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