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教学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皮鸿斌

樟树市滨江中学邮编:331200

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微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教学展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实现远程教学,便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为学生的巩固复习提供了支持。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实践与应用情况,为提升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拟定了教学策略,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微课

正文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流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流媒体教学辅助工具,逐渐成为广大教师青睐的对象。

一、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

(一)微课制作水平参差不齐

微课的制作过程包括确定主题内容和知识点、制订录制计划、收集或制作视频素材、剪辑加工、导出分享等环节。不同的微课制作者审美角度、表达方式和课标理解各不相同,微课的制作水平也参差不齐。部分高中数学教师未经过微课制作的专项培训,可能在制订录制计划和剪辑加工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在此情况下制作微课并在课堂上使用,不严谨的录制计划或生涩的剪辑加工会使微课失去辅助学生学习的功能,反而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二)未能突破传统课程模式

流媒体的兴起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色彩,微课的融入使得数学课堂对学生而言更具趣味性。然而,目前微课教学尚未突破传统课程模式,部分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后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持续补充及更新,导致微课内容失去时效性优势;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仅停留在播放视频,仍然以“填鸭”式授课方式来讲解教学内容,缺乏教师、微课、学生三者之间的交互,使得微课未能在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对微课资源使用不当

部分数学教师过于依赖微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微课视频的时间占比过大,甚至完全用微课代替教学和讲解,使得原来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微课反客为主,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要角色。这种微课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错失思考和反馈的机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微课失去了其“留白”的功能,导致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减少。也有部分数学教师存在滥用微课开展教学的情况,如制作非重点、非难点,甚至不必要的数学知识点微课,这种微课教学方式虽然增加了教学内容,却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重点与难点理解的偏差,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任务分配不合理,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二、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策略

(一)提升微课制作的技术水平

要实现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保证微课视频资源的制作水平。“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应认真选择音频、视频素材,并精心制订微课的录制计划,以融合微课为前提设计教学方案,调查学生感兴趣的剪辑风格,不断提升微课制作技能。同时,教师应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理论的变革不断更新微课视频资源,使得微课展示的内容更加鲜活、直观,有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并学习先进的微课制作方法,掌握抛物线的绘制、几何图形的变换、立体几何的拆解重组等常用数学教学视频素材的制作方法,将原本只能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想象的知识点,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直观展示。例如,在“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制作三维模型展开的微课视频资源,如圆锥体展开成平面图形的动态过程等,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展开平面图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让学生掌握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

(二)推动微课与传统教育模式融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课程对学生的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当传统的板书授课不能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时,微课可作为有效的补充,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基于微课教学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反馈及时等特点,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把微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引入课堂,尝试将微课与传统教育模式融合,将微课视频资源及播放微课后的教学互动内容作为整体,巧妙地引入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点。

(三)开发优质微课视频资源

由于目前中国微课视频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高中数学微课教学所需要的数学微课资源库仍有较大的充实空间。扩充教学所需的微课资源,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一方面,学校应积极鼓励本校教师建立微课资源库,定期组织微课资源制作相关的学习反思、评课研讨活动,同时联系外校整合微课资源,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学校应为微课的开发制订规范的流程,召开数学教研小组讨论会,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微课资源的主题内容和知识点分布,并将微课资源内的素材规范化,避免出现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

(四)采用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

微课的定位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辅助工具。结合微课形式,可采用的高效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翻转课堂法、情景教学法等。翻转课堂法指的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微课等方式预先学习,并提出相关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分析、解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为微课设置科学合理的配套学习任务,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提供反馈信息,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是指利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引入兴趣点、设置问题、创设脚手架、拆解重难点等方式,以微课的特殊展示形式作为辅助,将抽象的数学问题情境直观化、具象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观看微课,并设置相关的真实情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后发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以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制作微课视频资源,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多样的配套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五)引导学生加强预习与复习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学生若能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能够极大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微课资源为媒介开展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大致了解学习内容,发现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并提出针对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享在预习阶段发现的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可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微课配套复习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复习任务,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更好地弥补知识漏洞和提高学习效果。

结语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微课资源的音频、视频等展示形式均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学校应积极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微课教学环境,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平台,掌握微课制作技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相融合,创设具象、直观的教学情境,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并及时复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 [1]罗云.关于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探究[J].学苑教育,2023(22):47-48+51.

· [2]李振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微课教学内容选择策略浅谈[J].学周刊,2023(24):93-95.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