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育人,德育并进——德育融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郭珊珊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分南联合学区 邮编:046300

摘要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将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入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农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意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有机渗透德育,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将道德认知落实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小学音乐;德育;策略

正文


小学音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学科教育为载体,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接受人文情怀的熏陶,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注重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引领,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在音乐教学中实现音乐技能知识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情感及内涵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按照山西省义务教育学科课时安排表,正常音乐课每周一到两节。但通过亲自察访、研究文献发现农村小学的音乐课有的呈复试课;有的甚至没有音乐课;有的每当遇到期末考试,音乐课要让步给文化课进行复习有的学校是音乐课上没有多媒体设备,缺少专用教室,很多学生小学阶段没有见过手风琴以及一些便于携带的小乐器的是有音乐课但无专职音乐教师,略懂音乐的老师只能依靠课本,唱一唱书上的歌曲,教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单调而乏味……其次,除了常规的音乐课外,课外音乐活动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学生们迫切希望实现一周两的音乐课,以及拥有更多能够参与到各种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中学习的机会。

二、德育融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较强的德育意识的作用下,音乐教师自然而然地会开始主动探索更好地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德育的方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就明确强调了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而德育意识正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学校作为德育活动开展的第一主体,尤其需要对身处德育第一线的教师做好德育培训工作,从意识和能力这两个层面上推进小学教师德育教学水平和德育融合水平的提升,而小学音乐教师作为直接与学生对接的德育第一责任人,在师德师风建设的构成中更要狠下功夫,自觉自愿地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与学习来促进自身德育意识的不断提升。

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剖析,结合新课标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来挖掘在其中渗透德育内容的可能性,或者说综合新课标中给出的德育参考建议与参考资源来对当前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先找问题,再解决问题,由此端正态度,提升个人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解读音乐教材,从教材中选用的那些乐曲和歌曲入手,结合一些课外的补充性材料来对其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进行挖掘与开发,感受音乐教材的育人价值,增强音乐学科育人重视程度。

(二)丰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融合德育的方式

1.应用情境教学法,融合德育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广泛而有针对性地利用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有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乡士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剧 (含戏曲)资源,历史、政治、经济、民俗等领域的事件,文化景观、文化遗产和遗迹、各类传统艺术等,发掘其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农村小学有着不同于城市小学的特色环境,因此农村小学音乐人才要用心挖掘特有艺术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民族传统等,把课内音乐教学与课外音乐实践结合起来,把音乐教学与学生农村生活紧密结合,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

2.应用角色扮演法,融合德育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各种角色,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建立多元认知的教学方法。从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大都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在此阶段,他们开始分析事物,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直接感知,从而建立对事物更深层、更准确的认知。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与人物情感,在扮演角色前就需要先分析人物的一言一行,抓住每一个小细节来在脑海中构建更加完整的人物画像,同时感知其美好的精神品质,以便能够在扮演角色时保持角色人设的统一,而这种对人物角色进行的事无巨细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滋养,对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基于此,教师在将德育内容融入音乐教学课堂中时就应当适当使用角色扮演法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验,进而建立良好认知。

例如,《游子吟》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的古诗改编的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歌词沿用了孟郊的诗词原文,旋律则优美抒情,委婉动听,词与曲的配合相得益彰,描绘了母亲为即将远游的儿子缝衣的画面,也彰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表露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恩。教师在音乐课上教学《游子吟》这首歌曲时首先需要明确在此前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诗词语言和诗词情感部分的内容,也通过诵读、背诵、默写等形式对这首古诗的基本结构拥有了比较准确的认知,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诗中主要表达的母与子之间的深厚情感都是拥有基础认知的。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直接鼓励学生迁移学习认知,结合诗词内容来分小组扮演角色,展现动人的故事场景。

(三)落实小学音乐课堂多样化德育评价

事实上,小学生对音乐教师是有着绝对信任感的,而这也就意味着音乐教师给出的德育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学生道德品行塑造结果。基于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就绝对不能行一家之言,只凭借某一种行为或者某一段时间的表现就单向、片面地给学生下定义。因为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发展的不完善让小学生很难完整地将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表达出来,哪怕是受了委屈也很难说明白,因此这种过于肯定的评价就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他们有效成长。在这方面,教师最正确的做法是以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为抓手,从单一主体评价转向多元主体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实现德育评价多样性,落实德育评价的激励、促进作用,助推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同时,给予每一个学生关注,全面且持续地关注学生在课上课下的整体学习表现与行为表现,善用激励的评价语言来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以此来为学生建立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法实施音乐教学,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而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互相观察,了解彼此的合作学习表现。在一个阶段的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让学生客观、公正地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来接受其他人的评价。这个过程中,被表扬的组员既可以了解自身的优点,建立自信心,还可以主动参与后续的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地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德育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精心研究教材,深挖德育元素,明确德育目标,有效实施德育。教师要注重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途径和方式方法,强化德育与音乐教学的融合,使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德育认知和体验落实于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傅玮.基于“活力课堂下”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优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15):34-35.

[2]孙文文.以乐育人:小学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路径[J].吉林教育,2023(1):54-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