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沃易+”技术赋能的初中生物学实验课堂重构——以《环节动物》一课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林秀梅 杨超

广州市黄埔区天健学校510700

摘要

“双减”背景下,如何深度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有效落实提质增效。笔者以《环节动物》一课为例,运用“希沃易+”,开展任务驱动,突破课堂重难点,探索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新途径,从而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

希沃易+;深度教学;环节动物;实验教学

正文


运用希沃白板5,优化实验备课模式,构建实验课堂“现代化”

本节课中的虚拟资源部分,笔者在备课模式下,利用“多媒体”功能加入蚯蚓的再生、运动、食性等相关视频和钉鞋等图片,增强课堂的画面感,能在授课过程中直接播放,相对比传统PPT,更加流畅简便,实现备课、授课一体化。如上课伊始,播放了自然科学启蒙《蚯蚓的再生》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蚯蚓被切断后还能再生?指出蚯蚓是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引出课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希沃白板5,活跃实验课堂气氛,构建实验评价“多样化”

本节课中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怎样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蚯蚓是如何适应穴居生活的?蚯蚓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中的表达与交流部分,笔者以“抢答”的功能方式让学生发言,带动了课堂气氛,增加师生互动,课堂总结部分笔者又以课堂活动“分组竞赛”游戏方式让两个同学上台PK,既能直观的检测学生的课堂效果,又能活跃课堂,给生物实验教学加了一把“佐料”,正如希沃官网上所宣传的一样,希沃白板5为互动教学而生,其自带丰富的教学活动,能使课堂更加生动和直观,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真实地体验、感受和运用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1]  

运用希沃白板5,突破实验重难点,构建课堂“高效化”

 在观察蚯蚓环节:①使用放大镜观察外形;②怎样区分前端和后端;③怎样区分背面和腹面;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感受观察大多数蚯蚓具有的体节上的一圈或几圈小突起及在身体上的朝向[3]。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结合教材小资料,说明环带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怎样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笔者让学生利用手上的平板拍照蚯蚓并标记前端和后端,然后将作品“拍照上传”至希沃易课堂的教师端,笔者就能在交互式白板对作品进行放大、批注、讲解,面向全体学生将作业的优秀与错误直观呈现,学优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成就感,学困生可以更加清楚的学习他人优秀之处,拓展了作业辅导面,也提高了课堂辅导效率。通过展示,同学们能更准确的掌握其结构特征。

在探究蚯蚓运动的环节,笔者对教材上的观察活动进行了拓展和改进,增设了对照实验,让学生对比在糙纸和光滑玻璃板上蚯蚓运动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同时,还引入了量化研究(让学生在一分钟计时内,观察蚯蚓的蠕动次数和计算蚯蚓运动的距离),因为进行了量化,所以就更加有说服力。(小组实时投屏)

 

运动场地

1分钟

 

蠕动次数

1分钟

 

前进距离

 

运动速度

身体粗细长短变化是否明显

 

结果

糙纸上



明显

向前蠕动

玻璃板上



    

不明显

很难向前蠕动

之后笔者再抛出问题:蚯蚓是如何向前蠕动的,先展示了短跑运动员的钉鞋,猜想蚯蚓有什么相似的结构特征,再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明白蚯蚓在运动的过程,为了向前移动,首先使用肌肉伸展身体的前端,当它们全身伸展后,刚毛的微小毛发状结构就会从他的前部出来,并插入土壤中,这些插入的刚毛充当蚯蚓的锚,将其后部向前拉,一旦身体的后部开始移动,蚯蚓就会收回从前部伸出的刚毛,并将后部的刚毛插入土壤中,随后再次向前拉动他的前部,蚯蚓不断重复这个循环向前移动。由此得出蚯蚓的运动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辅助,突破了蚯蚓运动这一难点的教学,实现了虚实融合下的实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利用“教师投屏”功能,提高学生的专注力,让每一个学生对视频导入、蚯蚓的运动、食性等过程看的清晰,将智慧课堂系统与生物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了“互动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坐在边边角落里的学生看不到黑板内容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丰富媒体素材,贴近生活,实现实验育人

本节课中有丰富的虚拟资源,笔者将蚯蚓的运动,蚯蚓的食性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的很清晰;同时,最后还选用了《蚯蚓》的歌曲,利用音乐,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歌词,(附部分歌词;我是一条小小的蚯蚓,躲在雨后春泥中呼吸,没有铠甲柔软的身体,没有暴露在阳光下的勇气。虽然我是一条小小蚯蚓,虽然我很渺小相貌平平,虽然化茧成蝶不是我的命,但我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不仅让学生精神一振,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个情感升华,适当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课程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4]。整节课笔者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概括,通过希沃易+备课创设恰当的真实情境,实时投屏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的活动,多样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其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5]

《环节动物》一课,笔者在“双减”背景下,结合“希沃易+”,并采用了虚实融合生物学实验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赋能课堂,优化了课堂效率,学生能在亲身实践中了解蚯蚓,认知蚯蚓,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思维的交融,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并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师生关系融洽,体现“和谐高效”的同时,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最后进行情感教育时,学生连连鼓掌叫好,可见学生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粮食,克服了当前教学过程中表面、表层、表演的局限。通过让学生亲身操作和在实践中的亲知亲历,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素养,有助于今后的生物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希沃.官网[OL].2019.12.12.

[2]刘恩山,汪忠.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8.

[3]朱正威,赵占良.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学 八年级 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9-10.

[4]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3

[5]郭元祥.论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内在条件与实践诉求.教育研究杂志社,202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