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双减”政策的落实落地,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这一政策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使得阅读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其次,双减政策要求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最后,双减政策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课程理念”中明确写到“鼓励自主阅读、自主表达、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意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同时,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重视学生阅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课内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师生交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有比较深刻和细致的认识,并习得一定的阅读方法,而对于课外阅读来说,大量的泛读能够极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课内外两种阅读的有效结合就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阅读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融合课内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阅读现状分析
(一)重分数、轻阅读、阅读量不足。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量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取得更高的分数,并且由于应试教育的题目必须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吻合才能体现公平性,所以大量的检测考试内容集中在课内知识上,教师的课堂导向也是指向知识点支离破碎的分析上,导致了更多的将时间分配给了做题上,学生在课余能够接触到课外读物的机会和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甚少,并且在部分家长和老师看来,课外读物是一种牵扯学生精力的错误存在,学生不应该花时间在所谓的“闲书”上,因此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处于一种断层的状态,学校和学生对于阅读的观念也极不平衡。
(二)阅读材料呈现单一状态。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挖掘少之又少,很多学校并不在意学生的阅读方向和态度,因此很多学生缺乏广泛题材的涉猎,仅仅局限在学校和周围同学的推荐书目,然而这些书目完全无法达到正常的阅读量要求,并且来自于身边人的推荐往往会受到题材局限,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同时由于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三观正处于建立时期,无法有效地判断什么书是值得阅读的,而什么书并不适合细读,因此喜好同类题材的学生就会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兴趣中,无法走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圈,逐渐形成一个认知的闭环和茧房,兴趣逐渐被消磨,读书能力和见识没有得到提高,阅读仅仅局限在开心,却并没有进行有效思考。
二、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策略
(一)科学制定阅读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方向、动力和约束。制定一份科学的阅读计划,可以督促学生合理阅读。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课堂内的阅读任务和课堂外的阅读任务。课堂内的阅读任务应该主要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而课堂外的阅读任务则应该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其次,教师要在阅读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创新激励措施,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让学生既有阅读方向、又有阅读动力。
(二)选择恰当阅读书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读物,这些读物应该既有课堂内的教材延伸读物,也有课堂外的经典名著和流行读物。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阅读,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三)组建阅读小组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阅读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成就感。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相监督和鼓励,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分享阅读心得和体验。在小组群内的分享阅读,既可以在互相督促下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以在交流分享中提高阅读能力,扩展阅读深度,延伸阅读广度。
(四)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定期组织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朗读比赛、阅读竞赛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同时也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热情。
(五)课内外阅读良好衔接。教师需要在课堂内外的阅读任务之间建立良好的衔接,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这可以通过布置同一主题的课内外阅读任务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下阅读心得或书评等方式来促进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如教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可以推荐其他描写异域风情文章或其他作者描写威尼斯小艇的作品,在同主题多篇文章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素养。
(六)关注个体阅读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每个学生的阅读层级也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建议和指导。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实施策略的建议
(一)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阅读指导水平。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策略,教师的阅读指导水平至关重要,所以,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制定阅读计划、如何选择合适的读物、如何建立阅读小组、如何开展阅读活动等。只有教师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
(二)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让学生更加愿意阅读,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包括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源、提供安静的阅读空间、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等。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建立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通过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四)家校密切沟通与合作。家长在学生的阅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和发展。
(五)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课外阅读书目,借助教材交给孩子寻找书籍的方法,比如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可以教给学生阅读季羡林的其他作品;学习《刷子李》可以读《俗世奇人》中的其他文章;读《忆读书》可以读文中提到的《聊斋志异》等书籍;根据文章找书籍,根据作者找作品。让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健康的课外阅读书籍。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策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选择合适的读物、建立阅读小组、开展阅读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提高。同时,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培训,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建立评价机制并与家长合作,以更好地实现课内外阅读结合,继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