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林建良

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福建省泉州市,362402

摘要

随着《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核心素养导向成为本次修订的亮点,这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帮助。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环境瞬息万变,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环境下,初中生的政治立场和政冶信仰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对初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成为初中生发展阶段中的必要因素。政治认同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核心素养的首要因素,不仅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乎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一代,为初中生的政治信仰的形成,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树立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和帮助。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政冶素养认同培育的研究能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政治认同素养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培育路径

正文


一、引言

政治认同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的重要内容,落实在具体教学中则在于拓宽初中生的视野,使初中生能够坚定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用长远眼光来深入思考国家大事,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进步。政治认同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首明确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性质,是其他素养的基本灵魂和价值导向。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价值观多元,初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政治认同素养状况,不但影响其三观的形成完善,也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进步。所以笔者认为,新时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培养新时代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的合格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初中生使命担当

新时代教育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恰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价值性,因此培育政治认同素养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品德修养,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奋斗,让初中生增加对时政热点新闻的关注,担当起作为国家后备人才的使命,坚定政治信仰,成为德才兼备,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以此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时政资源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有限,学生在理解法治、国情等教材知识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融入时政资源成为许多教师丰富教材的选择之一。研究表明,时政的融入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将时政资源融入课堂,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感染力和说服力。首先,时政材料实时更新且源于社会生活,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较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学习兴趣。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本身就涉及时政内容,与时政的联系紧密。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课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与疫情期间屡次提及的 “建立人类抗疫共同体”等热点息息相关,二者本身就有较大的关联性。因此,利用时政素材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授与分析,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好掌握知识点,实现学习目标。

(二)促进初中生的政治社会化,助力其健康成长成才

初中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才能够认同国家的制度与政策,让自己的言行符合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进程,从而促进我们国家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所指出:“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扣好”因此,要抓住初中这一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扣好“第一颗扣子”。例如:国内外的政治性热点问题,可以采用议题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辨析;生活性的热点事件,可以采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形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中体验生活。与此同时,将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时政资源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导入环节,可以运用时政相关的话题、视频、图片导入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生命至上”知识点时,展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人员与病魔的殊死搏斗。讲授新课环节,可将时政内容以案例、材料分析的方式,融入各知识点的教学,例如将“休戚与共”的知识点与新冠疫情期间的全球抗疫事实进行结合讲授。在随堂练习环节,道法课教师以时政热点为背景,通

过设计选择、填空、简答、论述等不同题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两会期间,将两会的事实材料作为题干考察学生对人大职能知识点的掌握。

(三)维护社会稳定,促使初中生适应社会发展

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必要前提,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只有得到本国公民的认同后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获得充沛的生命力而长期存在,香港暴乱分子袭警闹事导致社会混乱,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少数香港公民政治认同感不强烈,听信某些西方国家的不实言论并被其煽动,导致情绪激烈做出过分举动,如果对当地的青年在校期间就进行美很好的政治认同素养培育,他们就能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怀有爱国之心,就会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真正有高度政治认同感的公民,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在面对例如新冠病毒疫情这样的突发灾难时可以举国同心,始终坚定的相信党和政府,不随意动摇信念,坚持并弘扬爱国主义,会为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有良好的社会品德,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社会的稳定。

 

三、结论

综上所述,政治认同素养不仅决定着初中生成长的方向,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祖国的未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政治认同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使他们对党和国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增强责任感,为今后参与政治实践活动提供基本遵循和行为向导。

 

参考文献

[1]蔡卫宁.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J].新课程导学,201929):7-7.

[2]李倩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政治认同——以《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例[J].中华辞赋,201811.

[3]代清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核心素养: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111):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