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有效途径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周琳

西藏大学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如何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西藏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西藏文化。然而,实际操作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活动,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

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途径

正文


一、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众多的民族组成而闻名于世,而这些不同的民族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传统,构成了中华文明的多元面貌。西藏,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元素源远流长,延续了数千年,是西藏各族人民勤劳、智慧、探索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审美特点。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如美丽的唐卡绘画、魅力四溢的藏族舞蹈、悠扬的藏族音乐、精湛的雕刻工艺、深厚的宗教传承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珍贵的一部分。

在学前教育阶段,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各大领域,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一过程,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建立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和创造力的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不同领域的学前教育中,以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二、相关概述

(一)西藏优秀传统文化

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跨足5000年,其演化可分为史前文明、吐蕃时期、元明清时期。史前文明阶段以苯教为主要原始宗教,具体表现在早期遗址、岩画等文化遗迹上,根植于新石器时代。吐蕃时期见证了佛教文化的引入和藏文文字的创立,这一时期标志着西藏文化的初步塑造,如桑耶寺、大昭寺、昌珠寺等寺庙的兴建,体现了当时的艺术高度。同时,吐蕃时期还融合了不同文化元素,如唐朝和印度的文化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元代见证了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发展,佛教经典系统化,如《丹珠尔》和《甘珠尔目录》成为重要的文献,同时孕育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佛学大师。明清时期则见证了文学与艺术的巅峰发展,包括小说和抒情诗等文学类型的兴起。此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领域也达到了卓越高峰,布达拉宫的扩建充分展示了建筑和雕塑领域的杰出成就。寺庙、宫殿、城堡等建筑形式融为一体,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景观。

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上述方面,还涵盖了藏族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等多个领域。这个多元的文化遗产为学前教育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五大领域概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由国家教育部颁布,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五大核心领域,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个领域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构成幼儿综合发展的基本框架。在健康领域,强调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基础。语言领域着重于语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技能,促进认知发展。社会领域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和互动技能,使其逐渐适应社交环境,建立正面的社会互动。科学领域鼓励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好奇与探索,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艺术领域则关注幼儿的审美素养和创造力,通过艺术体验和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感知。这五个领域共同促进儿童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为其全面成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的途径

(一)融入幼儿园健康领域的途径

健康领域位于五大领域之首,为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是最基础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领域,它既包含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健康,也包括幼儿心理情绪健康,还包括幼儿园安全保健、膳食营养等方面。那么结合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科学地进行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身心保健活动和身体锻炼活动。如在幼儿饮食上,每周可安排一次酥油茶和糌粑的餐食,酥油茶、糌粑和独特的地域环境相适应,在高海拔地区饮用酥油茶能使精力充沛,滋润肠胃且酥油茶能够产生较高热量,是御寒的极佳饮品。而糌粑是由青稞面制作而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热量,可以有效的补充人体内所需的能量,有助于刺激肠道蠕动,清肠通便,促进人体垃圾毒素的代谢。此外,根据《指南》要求,必须保证幼儿每天有一定量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教师可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大象拔河”、“藏棋”、“吉韧”等,以“吉韧”为例,“吉韧”汉意为“手弹康乐球”,即在光滑的方形木盘上,有黑白子各9个,红子1个,四周设有4个小洞,洞下面有纺织网,执子双方用手指弹子,采取三局两胜制,先将自己的球子全部弹入纺织网内者胜。通过精细动作的练习来锻炼儿童手部动作的协调灵活性。

(二)融入幼儿园语言领域的途径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语言领域教育活动势在必行。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关于语言领域的指导建议,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向学前儿童传播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如西藏传统民间故事、童谣丰富多彩+,或描述自然风光,或刻画风俗节庆,或表现生产劳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起到了教育作用,也相应地传承和保护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如《茶与盐的故事》、《太阳公公》、《青蛙骑手》、《橘子姑娘》等。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怎样实施到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呢?拉萨市A幼儿园给出了答案。该幼儿园通过主题谈话、讲述活动、学说童谣、语言游戏、绘本故事、诗歌欣赏、词汇妙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活动。如某中班在进行藏族童谣《真奇怪》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进述该童谣的汉语大意,让幼儿明白该童谣的主要内容,然后播放该童谣的音频,让儿童逐渐熟悉该童谣的节奏,紧接着采用示范模仿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该童谣的教学,教师吟唱一句,儿童模仿跟唱一句,多次练习之后,儿童可以完整地完成一整段歌曲的吟唱。又比如,进行“词汇熟用”的游戏,将一年四季、一周七天,以双语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进行抢答并给予奖励。总而言之,科学的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学习和认知能力的进步,并加速幼儿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三)融入幼儿园社会领域的途径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养成品德塑造的关键期,因此,幼儿期的社会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社会教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在此认知基础上,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多种方式,如环境熏陶法、鼓励法、榜样示范法、共情体验法等。在幼儿园中,有多个民族的小朋友,藏族、汉族、回族等,教师可通过让不同民族幼儿共同设计“民族一家亲”区角,如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分享自己民族特色风俗传统、食物、音乐等,引导幼儿主动结交朋友,与朋友友好相处,懂得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逐步适应并喜欢群体生活,潜移默化地拉近不同民族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可设计“节庆活动,我知道”的课程,让不同民族幼儿上台分享各自民族特色的节日,如藏族的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传统新年,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一家人会一起做卡赛,吃“古突”;雪顿节又称为藏戏节,是一个吃酸奶的节日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赛马节是藏民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活动,藏族人民会进行马上骑射、打靶、马上拾哈达等项目。通过各类教育活动的开展,教会儿童正确地看待、理解和体察他人,让儿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儿童体会帮助他人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此外,让儿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幼儿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四)融入幼儿园科学领域的途径

科学领域活动是以科学领域中的内容学习为落脚点,面向所有幼儿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是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主要方式与手段,也是幼儿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建立情感的主要途径。[3]在幼儿启蒙阶段融入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儿童的科学素养,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具体可通过讲解法、指导探究法、自由发现法等方法进行。例如,讲解法即老师通过语言向学前儿童讲解某种事物的方法,在做科学实验、读书或看录像等情况时,通过讲解儿童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指导儿童有效地进行探索和学习,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讲解应通俗易懂,准确清晰,具有感染力,最好能够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适宜的案例相结合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某中班进行“漂亮的房子”科学活动,教师展示标志性的藏式建筑图片,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色拉寺等,分别从结构、色彩、装饰特点这些儿童能直观感受,易于理解的角度向儿童讲解说明,如藏式建筑在外观色彩上的特点,可让幼儿在实际观察布达拉宫这一经典建筑时得出结论即喜用红色和白色,因为布达拉宫依红山而建,整体布局由红宫、白宫和“雪”自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纵向排列而出。并向儿童讲解各色代表的含义,引导幼儿将颜色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即与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高原上,与蓝天白云、河流湖泊、森林草原及灿烂的阳光相联系,以此推动幼儿开发脑筋,多联系实际生活,养成善于观察和探究的好习惯,并通过对藏式建筑的学习,培养儿童感知形状与空间的能力和数学能力。

(五)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的途径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意识的特有方式。《指南》强调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为幼儿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使幼儿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并用自己的方式把美表现和创造出来。[4]而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在绘画、雕塑、器乐、歌舞、服饰等多个领域对美独特的认识和表达尤其值得学习和借鉴,如唐卡、热巴舞、酥油花等。根据《指南》有关艺术领域的相关要求,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可通过课程教学、环境创设、家园共建等形式展开,如在课程教学中,通过音乐歌唱、音乐律动、音乐节奏、美工撕贴、美术剪纸、美术绘画、美术泥工等主题课开展;在环境创设方面,可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公共环境、生活环境、游戏与区域环境、运动环境、学习环境,尤其是在游戏与区域环境中,创设美工区、音乐区、表演区的环境更具实用性;在家园共建方面,可依托本土资源和家长资源,采用“家长进课堂”、“家长当助教”的方式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中。如拉萨市某幼儿园大班进行《多幸福》音乐活动。首先教师介绍藏族舞步“退踏步”并播放音乐视频供幼儿欣赏,请幼儿观察并指出“退踏步”的特点,即舞动时,身体弯曲并始终上下颤动,先退后进,进时重重地踏地。紧接着教师鼓励幼儿主动结伴,分成多个小组共同学习“退踏步”,感受“退踏步”独特的节奏,体会共同舞蹈的乐趣,并逐步加入歌曲《多幸福》的范唱,为幼儿的舞蹈伴奏,引导幼儿跟随音频练习该曲目。

同时,教师戴上藏式头饰,邀请幼儿欣赏自己所跳的藏族舞蹈《多幸福》,指导幼儿边看边唱。最后,鼓励全体幼儿与自己一起围成一个大圆圈,伴随音乐,边唱边跳,营造热烈的艺术氛围。该教学活动将动静交替、层层深入、有重复和变化的原则贯彻深入,值得借鉴学习。又比如,在美工区角开展使用轻黏土制作“卡塞”的体验活动,教师展示“卡塞”图片,引导幼儿回顾生活经历,回想“卡塞”的形状,有长条形、贺形、蝴蝶形等不同样式,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搓、揉、捏、卷、切等方法来制作“卡塞”,最后,将“卡塞”成品进行班级巡回展示,供幼儿欣赏学习。在家园共建方面,幼儿园在重大节庆活动之际,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和幼儿共同观看节目,开展活动。如在雪顿节放假前,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酸奶和各种藏式点心,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表演藏戏经典曲目《文成公主》、《卓娃桑姆》等,也可开展藏族服装走秀活动,家长可根据不同地区着装特点为幼儿准备藏族服饰,如卫藏服饰,具有素净、典雅、古朴的特点;安多服饰大体可分为氆氇袍、羔皮袍、头皮袍等;康巴服饰以喜用蜜蜡、珊瑚、瑟等天然物品而出名。通过藏族服装走秀,让幼儿欣赏来自不同地区的藏族服饰,感受服饰独特的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总之,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幼儿园艺术领域时,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开设特色园本课程,针对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对幼儿的天马行空的想法给予积极回应,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四、结语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通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对西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也要注意深入一线,掌握幼儿身心特点,才能更加准确地总结出西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有效途径,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多真实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欧阳小宇,符太胜,董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02):55-66.

[2]陆一凤,陆雯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路径探索——以高州地方文化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37(02):97-100.

[3]王艳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环境创设初探——以暨南大学幼儿园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02):116-120.

[4]安倩,赵志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以岭南民间游戏课程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2):95-101.

[5]王洪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06):79-80.

[6]马俊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J].文化产业,2021(04):139-140.

[7]黄爽,王岚,刘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及反思[J].基础教育课程,2019(24):26-31.

[8]贺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295-297.

[9]陈良.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路径——以广西边境地区崇左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05):152-155.

 

“西藏大学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项目编号(S202310694041),西藏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成员为第一作者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