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历史;历史素养;培养
正文
一、引言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出台后,课程目标转变为与高中课标一致的五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重要性提升,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设计仅靠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起到效果的,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预习、积极参与、做好复习,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备宏观的历史视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二、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研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比之前的双基目标和三维目标,内容更加丰富,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容易流于形式,而五大核心素养用“家国情怀”明确了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前,需要认真研读课标,结合之前的教学实际,明晰学生对课标要点的掌握情况。教学内容的提炼要匹配核心素养,单元学习目标的设定也要落实核心素养,并归根于课堂。学习目标的设定须从教材基础知识出发,而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相比,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阐述更加抽象,就需要教师把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性教学目标和情感性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教师在为八年级学生讲授中国近代史时可以采用情感陶冶法和榜样示范法,在民族危机深重之时涌现了一大批救亡图存的改革家、英雄人物,根据不同单元的主题对人物分类归纳,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了解其生平背景,学习其身上的美好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以“多民族国家”为例,中国古代史部分涉及了太多这样的朝代,分裂割据与统一交替是总体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特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的秦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单元主题是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为特征,单元主题是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七年级下册开始进入了繁荣与开放的隋唐时代,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结束,至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于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则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重要时期,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和四等人制,建立了一种畸形的、不平等的统一民族关系;一直到第三单元明清时代,这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期,皇权不断加强直至顶峰,清王朝这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庞大帝国也将在内外势力的不断打击和更新中消亡。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民族国家从五族共和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再到港澳回归的“一国两制”政策,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在时间长河中以单元的形式展示给我们。尽管单元众多、时间跨度巨大,但是每个时期的阶段特点却不同,秦汉时期是封建制度的创立时期,而明清时期则是封建制度衰落时期,现代社会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原则,通过这样不同的单元主题,教师在课时教学时就会更有针对性,也会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国家统一的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并在考试做题时提升准确度。
(二)整合教材内容,理清逻辑关系
教学主旨的确立“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也是对教师综合素养的挑战。”教材研究要有针对性,在教学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学情特点,考虑学生知识基础,教学重难点可以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水平灵活处理。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知识是简单具体的、以史实为主的,突出人物、事件、过程等要素,通史编排符合历史发展脉络和初中生认知特点。教材立足单元整体,想要把握单元课程内容主旨,就要从课文核心出发、理解单元标题、探究新颖的表述和教学思路。要遵循史学规范,基于学生的需求、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理清结构逻辑,考虑每一单元课题和子目之间的关系,并结合课文辅助系统,整体处理课文内容。整合教材并不是简单将单元主题粗略归纳,而是贯穿整个历史发展阶段,例如涉及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等内容,这不仅仅是某一课时或某一单元的内容,也不是某个历史阶段的专属,而是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有涉及,比如在九年级中考总复习时,提到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这一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国家统一历程,对于其他类似情况的国家也应重点把握,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苏联的建立与解体、柏林墙倒塌与西德东德的统一等等教师要在单元主题突出的情况下,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线索性和整体性。单元主题确定的关键是单元主题的呈现和引导,这才是实现主题教学的主干和关键。整合教材内容还需要教师认真阅读教材,真正熟悉教材,这样才能利用好教科书资源,教材中列出的史料和其他课文辅助系统,教师都应有所了解并合理选择使用。例如,部编版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图片史料,尤其是在讲解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向近代》时,教材中的材料研读、相关史事还有图片、地图等为教师提供了直观的资源,教师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到新航路开辟的环球航行再到早期殖民掠夺,就像一个点在欧洲引发了许多条射线,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的方位和路线,对世界史学习会更有画面感,在复习阶段,教师也可将这部分内容与相应的中国史明清部分并联,纵横联系,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整合教材重难点,形成单元逻辑框架。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标提出的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又要求历史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责任,立德树人,培养家国情怀。历史素养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教学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加强历史素养培养和研究工作,利用行之有效的办法,确保历史素养的培养成效,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蔡庆飞.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55-56.
[2]计丽娜.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研究[J].学苑教育,2019(08):26.
[3]叶道清.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