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嬗变与优化:幼儿园户外运动区材料投放路径的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户外运动区;材料;优化
正文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材料。”对于学前期发展阶段的幼儿来说,活动材料是引发他们主动自觉建构对身边世界认识的一个中介与桥梁。同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材料是幼儿教育目标以及内容的物化,在材料的辅助与实施下可以对幼儿开展非直接性、非明显性的引导。因此无论是对幼儿还是教师而言,材料投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了解户外运动区材料投放优化的缘由
(一)以儿童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现实需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一阐述即体现出材料支持的基本内涵,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材料,而户外运动更是帮助幼儿回归爱玩、爱闹的天性,发展肢体动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与探索能力,对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尊重幼儿本位,基于幼儿现实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丰富户外运动区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幼儿在学前教育时期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审材料投放瓶颈,结合幼儿兴趣优化
目前幼儿园对于户外运动区的育人价值认知相较以前已有一定提高,但在户外区域材料投放上依旧遵循着安全教育原则,教师会优先选择具有教育性与安全性的活动材料,安全的另一侧面为稳定,对于稳定不变的材料幼儿一开始兴趣较高,但随着材料的熟悉他们会逐渐降低对材料的探索欲望,从而导致材料使用率较低。另一方面,在户外运动区大部分投放的都是大型材料,如轮胎、滑滑梯、万能工匠等,缺乏对低结构材料与针对性材料的投放,没有突出幼儿的主体性优势。
二、明确户外运动区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安全友好环境建设指南》中提到“环境不是装饰品,也不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户外运动区域内的材料投放作为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避免盲目的堆砌,而是要在投放、优化之初便确立好基本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任何运动材料都应安全地作用于幼儿,这离不开教师合理的嬗变与组织,这不仅仅要求要投放无害、健康的游戏材料,也需要对户外运动场地的适切性做出评估,例如在幼儿进行跳跃类游戏时尽量给幼儿提供垫子来保护幼儿的膝盖和关节。同时由于幼儿生活经验及自我保护能力有限,他们对于材料的隐藏危险并不熟悉,因此在材料投放时也要注意空间距离的重要性,例如幼儿进行跑、跳、滚动等高体能运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或材料,以免幼儿发生冲撞。
(二)趣味性与挑战性原则
幼儿常会因为两种原因被运动材料所吸引,其一是有趣,所以好玩;其二便是材料具有挑战性,所以让人想玩。因此教师在投放运动区材料时要注重趣味性与挑战性的兼具,除了要挖掘出材料的有趣,也要基于幼儿最近发展区来给予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挑战性与安全性并非矛盾,有效的户外运动也不应一味的安全而放弃发展,因此在材料投放中要准确把握好“度”。例如在3-4岁时幼儿速度、跳跃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投放塑料圈、积木等作为障碍物来帮助幼儿训练。而在4-5岁幼儿则会快速发展平衡能力,那么可以投放缓坡踏板、斜坡、荡桥等不同材料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提供分区域开展运动游戏的适宜性材料
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户外运动区通常会以不同的基本动作来进行区分,例如有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攀爬区等等,那么在优化材料投放策略时即应根据不同子区域的发展目标和运动内容来投放恰当的活动材料。
首先,不同区域内材料投放应考虑幼儿实际年龄水平性。例如为小班幼儿投放的材料需简单易上手,材料的大小、重量、长短都应符合幼儿的认知。而为中大班幼儿提供的材料难度应适当提高,以此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与好奇心。
其次,在户外运动区材料投放的优化方面要侧重多样性与层次性。通常来说运动区材料基本分为主要材料与辅助性材料,那么材料的优化便可以从这两方面同时进行。例如在平衡区内主要材料便是平衡木,单一的平衡木不利于幼儿长远发展,因此可以投放高低、宽窄、材质、曲直不同的多种平衡木,体现层次性的同时优化辅助性材料,如沙包、积木等,鼓励幼儿自主进行不同难度的运动探索。
最后,丰富同一材料的不同玩法,打造多变材料。例如在孩子们都喜欢的跑跳区,以往都是将折叠垫平铺以供幼儿跑跳,除了常规用途外,还可以将折叠垫竖立着摆放成为迷宫,幼儿在迷宫中自由跑动,在视觉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在跑动中发展更好的平衡能力。同时还可以将垫子叠加堆高,并结合辅助性材料踏板来练习踏板起跳,在幼儿借力向上跳起时感受速度与高度的双重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跳跃能力。
户外运动区材料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学前期幼儿首先发展的便是运动能力,因此在优化材料投放时,不仅要立足幼儿视角,综合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兴趣特征,给幼儿提供安全、趣味、层次性的运动材料,同时也要注重挖掘材料本身,将普通常见的材料不断“变身”,在嬗变中实现多元化,搭建起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桥梁。由此得知,在日常户外运动游戏中不仅要合理优化材料的投放,也要充分认识、嬗变材料,多管齐下一起提高材料的使用价值,在推动幼儿运动游戏顺利开展的同时更为幼儿的身心综合发展添砖加瓦。
四、参考文献
[1] 张君媛.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运动区环境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0).
[2] 李苗苗.幼儿园户外运动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与培训(2020):257.
[3] 林凤娇.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性游戏活动材料投放的相关策略.(J).教师(2020):80-81.
[4] 陈婷.儿童视角下运动区低结构材料投放之我见.(J).幼教叙事(2023):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