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小学数学素养化评价体系的建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戴春株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

摘要

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承担诊断、激励、导向、调控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教学评价的价值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功能异位、视域狭窄的局限性,加快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基于此,现围绕小学数学课程育人定位,聚焦核心素养目标要求,针对评价体系的建构路径展开探讨。在辨析评价体系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从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四个维度着手,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激活评价能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评价体系;核心素养

正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导向,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此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撬动教学转型的支点,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但是纵观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功能狭窄、评价内容封闭、评价方式等现实问题层出不穷,难以满足素养立意新要求。在强调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时期,构建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一、小学数学构建素养化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新阶段,重新调整了小学数学育人定位,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重过程、重反馈、重导向、重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学提质定向,为高效学习定法极具必要性。

第一,为教学转型提供依据。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由知识本位走向学为中心成为必然趋势,传统的讲练式、指令式教学模式保守诟病,加快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迫在眉睫。但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并不是盲目的随波逐流,而是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认知需求。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是衡量目标与实践之间匹配度的重要指标,能够直观反映教与学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促使教师发现不同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优势与不足,为教学模式的转型提供客观的依据,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提质增效。

第二,为素养发展提供内驱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塑造形成的。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主动探索、深入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要掌握适合数学学科特性与自我认知特点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准确把握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习自信,激活支持核心素养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教学评价对于课程的高效发展以及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小学数学秉持素养导向,建立健全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二、小学数学素养化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确定评价目标

小学数学评价体系应紧扣核心素养内涵要求,明确评价发展方向,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因此,教师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确定融合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语言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目标。以“简易方程”章节教学为例,此模块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小学阶段对式与方程的一次集中学习,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围绕核心知识确定评价目标,助力教学的提质增效。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首先,强化兴趣驱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兴趣维度评价目标的推动下,收集衡量学生主观意愿的证据,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导学支架,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刻保持活跃,并由肤浅走向深刻。其次,强化过程驱动。简易方程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教学重点应放在过程引导,促使学生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评价目标应突出基础性,监控认知结构、探索过程和迁移应用完整学习过程,真实而且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简易方程知识的理解层次。最后,强化成果驱动。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致力于打造综合性、实用性课程,以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落脚点。教学评价目标同样关注结果成效,明确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应掌握什么知识以及学到什么程度,为教学实践提供方向。

(二)融合教学活动,丰富评价内容

在素养立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摆脱知识本位的禁锢,打破“唯分数论”的狭窄评价内容组织模式,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全面发展,全方位的收集评价依据,客观、准确的衡量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因此,教师以教学环节为主线,搭建评价内容结构。以“简易方程”章节教学为例,可以尝试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制定相契合的评价内容。首先,预习阶段的评价内容以衡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中心,包括对用字母表示数固有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否根据已知条件快速的列出方程、能够判断等式的变量以及对即将所学方程新知识的初步认识情况、求知欲望情况等。其次,课堂探索阶段的评价以评判学生的行为表现为主体,评价内容细分为态度表现、理解层次表现以及数学思想方法表现。其中态度表现可以从课堂互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衡量;理解层次表现以对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方程概念与解法的掌握情况,是否理解简易方程的本质规律,是否达到学以致用的层次;思想方法表现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观察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评判是否初步建立化归思想、建模思想等核心思想方法。最后,课后拓展环节的评价则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内容包括课堂学习收获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知识总结、反思与迁移应用情况等。在明确评价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规律,制定进阶式、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作为收集收集评价证据的参考指标。

(三)关注全面发展,精选评价方式

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的教学评价同样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支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匹配的评价方式,提升评价能效。以“简易方程”章节教学为例,教师采取前置评价、自主评价、形成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一体化评价方式,对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做出跟踪式监测,更为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成果。首先,在学前采取前置评价,以学生固有认知经验和熟知的事物为载体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数,处理简单的等量关系问题。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神态与动作,并对行为背后的认知层次做出合理的判断,对学生有关简易方程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以及能力短板、可挖掘潜能做出评价,为确定新知探索方向。其次,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自主评价与形成评价。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学评价同样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过程展开。例如,解简易方程这一重要知识点,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取自主评价方式。鉴于小学生能力的局限性,采取量化评分的评价方式,对同伴的共学态度、思维和行为进行打分,反应学生自主学习表现。又如,针对学习过程,采取档案袋评价法完成形成性评价,详细记录学生每个学习瞬间,让评价更有实际依据。同时,通过学习前后的对比见证学生认知的成长过程,达到增强学习自信的目的。最后,在完成学习之后,采取终结评价,通过随堂测验、作业监测和阶段性考试,检验学生对简易方程板块的学习成果,衡量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之间的落差,便于制定查漏补缺策略。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造成评价功能异位的问题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对评价的定位,革新教学评价理念,并结合教学实际需求优化评价目标、内容和方法,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激活评价功能,为教与学赋能。

参考文献:

[1]朱月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3(07):84-90.

[2]张定强,马登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评价改进:应有之义与实践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3,24(03):70-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