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少年宫校外教育创新发展途径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勇 王冬梅

桦甸市青少年宫 桦甸市桦南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双减”政策出台实施是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推动学生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创新思维、提升能力、深化社会认知的重大决策、长远之举。同时“双减”政策的出台实施,对于开创少年宫校外教育新篇章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当前教育形势之下,青少年宫做为全面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创新办学方式,开辟办学新路径势在必行。

青少年宫作为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校外机构,适时摒弃旧观念,顺应时代发展,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采取多元课程融合,“合众共融”发展的创新办学方式,更好的为青少年的成长奠基。合众”即联合各学校,让少年宫教师走进各校,共同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将少年宫社团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有机融合不仅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开了方便之门,让广大家长以最少的成本完成对学生最大限度的培养。“共融”即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少年宫社团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各社团的学习中浸润传统文化教育,在提升技能技巧的同时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理论与培训相结合,积淀教师文化素养

加强教师理论学习,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观摩考察学习读书积累经验,并聘请有关专家做专门的辅导讲座,使老师从本质上有所提升。

1.阅读书籍启智

读书是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与各书店携手购买各色书籍充实少年宫图书室,引领教师教师开展网上阅读,摘抄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以“每天读书1小时,博闻广学一辈子,每天反思感悟一句话,做有素养的好教师”为目标,来增加教师阅读量。特别是注重教师学习知识的“深、广、新、专”(“深”是深入理解。“广”是要广泛涉猎。“新”是要掌握教改动态,了解教学热点。“专”就是多看专业书籍。)通过读书积淀自身素养,拓宽教师视野在教学中做一眼源头活水,滋养自身更滋养学生

2.观摩拓宽视野

带宫内教师走出少年宫,多多参与各校名师课堂,感受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风采,博采众长汇自己之能,在潜移默化中拓宽教师视野。让教师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校外课堂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更应该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艺术修养。

二、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和少年宫社团有机融合的教学活动模式

1.在各社团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少年宫课程多以艺术类教学为主,如器乐、舞蹈、声乐、语言等,双减的落地,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大大减轻,但是新时代你的发展却要求学生有更高的素养,故此,少年宫各艺术社团的教学就有了新的挑战。在社团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我们大胆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各社团教学中,让学生不仅仅是对器乐、声乐或是对舞蹈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学习,而是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熏陶中,感受器乐或舞蹈的内涵。如:一边学习古筝的弹奏一边感受古筝古老的历史,从起源到古往今来的古筝名师名曲,学生的学习就变得丰富起来,不再是单纯的弹奏的人,而是有着丰富内涵和情感在内的有血有肉的演奏。通过社团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每一位参与少年宫校外的学生不光有技能技巧的提升更有综合素养的提升。采取知识点渗透、拓展渗透、

2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公益大讲堂

开辟传统文化公益讲堂教室,与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有机结合,在每一节气来临时,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公益讲堂。携手域内名师以“诗、词、酒、茶、中华武术、曲艺、书法等传统文化为主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徜徉于各色传统文化中,与诗词为伴,与曲艺、书法为舞,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传统文化武装学生头脑,打造传统文化的魅力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三、构建“合众共融”的少年宫校外教育活动创新发展框架

1.多元融合,建立立体化发展框架

“双减”下的少年宫校外教育,更应凸显“以融促减、以合创增”的教育功能,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社团活动有机融合,实现学科内统合、学科间整合、学科与实际生活融合等方式,建立知识关联,通过与各学校联合创办课后延时服务社团,建立立体化发展框架,促进少年宫校外活动的创新发展。

2.多元联动,提供丰富学习内容

“双减”在减掉学生课负相的同时,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了在校发展的广阔空间,促使学校教育要尊重每个生命的原生态,少年宫与各学校的强强联手,为学生不同个性的培育提供多样的课程,开设古筝、钢琴、小提琴等器乐社团,中国画、素描、农民画等美术社团,有丰富的学习内容,更有多元的学习形式,为每个生命的精彩绽放提供高质量、给予充足的课程营养。                                                             

3.多元共生,优化家校社资源配置                    

“双减”使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分工更明晰,少年宫的创新发展秉持开放包容、协调共生、亲和共育的精神,统筹校内、家庭、少年宫的资源结构,构筑少年宫内外多方资源积极联动、优势互补、优化配置的绿色教育系统,为学生的学习实践与个性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双减”减的是学生学业负担,但更应增加学生的学识和素养。青少年宫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校外机构,在“合众共融”的创新发展理念下理应与各学校携手共进,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史娜.如何完善青少年宫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和思考【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1)

2.丽梅对少年宫校外教育的几点思考【U】.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6)

3.杨金华.关于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的思考【N】.云南经济EI报,201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