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微课 小学语文教学 实际应用
正文
2020年伊始,由于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以“停课不停学”为目标的的网上教学模式流行起来。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就像一颗悄然升起的新星,照亮了语文教学的每一个角落。
以下内容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围绕微课与小学语文的有效整合进行详实和精细化的分析。
一、 直观教学,易于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只靠阅读比较难理解或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的事物,教师如如只用语言进行描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此时,借助微课视频就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比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蟋蟀住宅的特点,如果只通过读课文,画示意图学生很难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用动画制作的修建的过程示例,学生会更能体会到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作者对蟋蟀的赞美,由此丰富学生的认知。
《草船借箭》这一课在介绍草船借箭的过程时,如果单凭教师用语言去描述“借箭”的场面,学生也许体会不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借助微课视频让学生用眼睛去看,可以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在阅读的基础上丰富内心的想象,感受到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而激发对于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 拓展知识,活跃思维
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文内容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始终带给学生惬意、温馨和灵动之感,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感悟。但由于课文内容有时候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尤其是对于我所任教的地区,大多数孩子知识不够丰富,甚至都没有走出过这个小地方,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一定障碍。微课,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可以整合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资源,以生动直观、浅显易懂的讲解使学生乐于接受,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使教材的内容更加完整、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丰富教材资源,达到拓展知识,活跃思维的目的。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威尼斯的景色很美,却不能体会那里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我利用微课展示,让学生亲眼见到威尼斯那种荡漾在碧波之上的恬静之美,那种水上城市的独特之美,那种在小艇的衬托下的动态之美,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形象、直观、清楚,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丰富了学生的见闻,调动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威尼斯的美。即使学生没有亲自去过威尼斯,也知道了那里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包括《牧场之国》、《金字塔》这样的课文都我都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手段,课堂变得丰富而灵动,学生学习得兴趣盎然。
三、利用微课,翻转课堂
在居家阅读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阅读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再加上农村孩子留守儿童居多,仅仅把完成课本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成了家庭学习的全部。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增加阅读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阅读活动中。课内翻转到课外,知识的传播途径也就增多了,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课内外的有效衔接。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学生时代是学习的好时期,学生对新鲜事物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在“1+x”群文阅读、单元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倡导下,微课在阅读中的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拓宽阅读范围,获取更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既巩固了课内外知识又扩大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在教学《父爱之舟》时,我就利用微课开展了“不同父亲 相同父爱”的群文阅读,把刘墉《父亲的画面》,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等几篇课文制作成微课,读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在选材、写法上的一些相同和不同点,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习作做好铺垫。
四、培养能力,落实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力,落实核心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个目标很难达到,通过阅读内容,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而微课的运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便会积极动脑,思维更活跃,表现更积极。老师再适当引导,阅读效率和质量就会有所提高。
总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合理利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何时用?在哪用?怎么用?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而且,当前正在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提高自己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尝试制作微课,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的过程就是奉献,与时俱进,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