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唐文燕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柳城小学 邮编:746000

摘要

创造力是在审美、道德、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的基础上形成的。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审美为核心,不断强化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视程度,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和创作活动的热情,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引导,使其形成良好、科学的创造力思维方式。本文主要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分析,以供相关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

创造力;小学美术课堂;创造力思维方式;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小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一、打造富有创造力的美术课堂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课教学时,要注重以创新为主要教育理念,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力

大的创造力需要在一定环境中产生并发展,需要在特定的情境下才能实现,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适时地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下让学生欣赏有关色彩变化的绘画儿作品,同时展示色彩变化较大的彩铅绘画作品,让学生对色彩变化较大、内容丰富多样的绘画作品有更直观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进行美术创作和学习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造力

创造的心理动力是兴趣,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动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造性活动的方向。基于创造力的中学美术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经常产生天马行空的想法。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开展教学,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为了有效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例如,在“太空里的植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的造型特点,让学生在对自然植物的认知基础上发挥想象,运用黏土、彩泥或者其他材料制作太空植物。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其他学生的优秀作品,启发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太空植物的外形,在创作过程中要使用什么的工具以及做法,讨论作品的形态、材料、制作方式,再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进行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身的想法,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美术作品,并在创作结束后分享作品、交流想法、拓宽思维,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提问启发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在课堂中进行提问,用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加活跃,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探究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美丽的纹样”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基础的纹样知识,学会利用美术技巧设计纹样,教师要以生活为切入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首先,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观察图片,根据经验发现图案的特点,并总结规律。其次,教师要联系实际,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样的图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讨论后发言。然后,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适合的纹样?纹样有哪些基本形?可以填充的图案有哪些?”让学生先欣赏,再思考,并进行讨论,了解纹样的知识。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所学的知识,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将自身的知识、经验运用到作品中,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力。

四、开展版画教学,培育学生创造力

(一)充分利用延时服务时间,提升版画教学的实效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开展的课外活动相对较少,学生的时间基本被语、数、外的学习占用,这不利于他们全方位的发展。要扭转这样的状况,教师就需要周密的计划,创设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版画的创作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往往一节课的时间还不够。基于此,教师就可将学生在延时服务段的时间利用起来,这能提升他们业余生活的质量,又能进一步地发展他们的艺术素养。教师将版画教学纳入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更是为了给他们的课外生活增添更多有趣,而又充实的经历。在课外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完整地创作,完整地思考,使他们真正享受版画创作的全过程。

(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法,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学生开始创造之前,教师可介绍不同材料的版画,比如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瓷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等;也可介绍多样化的制作方法,比如纸版画的制作中的剪贴、刀刻、笔画、缕孔、手撕等。介绍多样化的方法之后,学生就可进行自我创新,呈现出他们的个性化作品。创造能力是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是教师在版画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学生能开展多种手法的创作,他们的创造能力必然得到充分发展。

再一次地综合实践中,学生想到将身边的废旧物品利用起来,再开展版画的创作,也就是说利用废旧物品综合版进行版画创作。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创意,同时积极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必要时给他们以激励与指导。学生先是将收集到的纸绳、铅笔屑、毛线、瓜子皮等相组合粘贴构成特殊的肌理效果。学生的这一灵感来源于他们在课上学到的吹塑版画的制作方法。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与真实的生活的材料结合起来,这是他们的创新之处。接着学生把所需的图案画在纸板上,他们可以任意地画出他们喜欢的图案。学生将所画的图案剪刻下来,再粘贴上刚才的肌理杂物,最后再移贴在版面上。当学生滚上油墨,进行转印,形象又逼真的版画就出来了。

可见教师要给学生以创作的机会,当他们想到的方法越来越多,他们就愈发能感知到版画创作带来的乐趣。渐浓的乐趣能让学生深入到版画活动的全过程中,他们的美术素养就在悄然间获得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新课改教育形势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利用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和方针,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标,开展创新教学课堂。未来小学美术教育要进一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素材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黄佳隽.探究小学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14):41-42

[2]许毅云.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考试周刊,20225):34-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