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时间观念培养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汤娜娜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第二幼儿园 332300

摘要

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时间观念,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有鉴于此,文中分析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意义,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确保幼小衔接公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幼小衔接;社会能力;小学环境

正文


幼小衔接,即有效衔接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这两个不同的阶段。幼小衔接教育中融入时间观念培养内容,满足幼儿教育需求,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幼儿成长需求,帮助其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夯实幼儿后期学习基础。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教育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培养也偶然时间观念,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培养与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幼小衔接下幼儿时间观念培养的意义

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时间观念,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形成良好的时间控制观念,合理分配时间,提早适应小学教育。具体为:

(一)提高幼儿社会能力

幼小衔接作为幼儿园到小学这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时期,也是转变幼儿心理与习惯的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幼儿教育要向小学教育方向倾斜,让幼儿自然而然接受教育方式的转变,减弱教育转折时期带来的教育方式转变,降低幼儿对小学的抵触与排斥心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形成,都需要经过自己的感知才能深化与理解。因此,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培养幼儿时间观念,有助于提升幼儿社会能力。当幼儿形成时间意识后,在参与各类游戏活动时会具备时间判断能力,遵守教师提出的时间要求。同时,也能培养与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交往质量。潜移默化之间培养幼儿时间意识,形成良好时间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幼小衔接教育阶段通过培养幼儿时间观念,可以提高幼儿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幼儿园教育时教师培育幼儿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习惯,继而意识到时间的价值。尤其是小学教育阶段作息时间出现变化,很多幼儿无法适应,幼儿教育中贯彻小学作息模式,幼儿可以准确感知小学作息模式,提前适应这种作息时间,这样就可以提高时间利用率。

如,部分幼儿进行游戏时,当老师宣布游戏结束后,依旧没能停止自身动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结束游戏活动,影响接下来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幼儿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循序渐进的过渡活动,让幼儿从亢奋状态中脱离出来,正确认识游戏时间的长短,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如果幼儿具备时间观念,可以增强其时间意识,明确不同事情的时间长度,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形成良好时间观念,夯实幼儿后期学习的基础。

(三)提早适应小学环境

相当多的幼儿在进入到小学后,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一些幼儿缺少时间观念,跟不上小学教育的节奏,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主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引导幼儿正确感知时间长度,逐步形成科学的时间观念。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较大差别,尤其是作息时间方面。如果幼儿园阶段幼儿没有形成时间观念,进入到小学后就无法适应,很难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影响到幼儿学习积极性。通过推进幼小衔接,帮助幼儿提前熟悉与适应小学环境,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策略

幼小衔接阶段中培养幼儿时间观念,需要制定合适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切身感知时间长度,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体内容为:

(一)创编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幼儿时间观念的培育,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明确时间界限,可以初步感知时间长度,形成初步时间观念。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做好选择,由易到难进行教育活动。首先就是利用简单的时间大概念-今天、明天和昨天,让幼儿心情可以清晰感知什么是时间,时间如何变化;接着通过年、月、周等初步认知时间,使得幼儿可以较好地把握时间长度。完成这些教育活动后,幼儿已经可以初步认知时间,但却缺少宏观层面认知。幼儿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设计趣味性游戏活动,利用游戏活动准确感知时间长短。

如,设计半分钟有多长的问题,引导幼儿数数,从1数到30就是半分钟。游戏进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控制孩子数数的速度,确保其从1数到30花费时间在半分钟左右。完成数数后,接着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半分钟时间可以做什么呢?利用幼儿生活经验明确时间的长短。通过上述内容,幼儿基本了解半分钟的长度,进行筷子夹豌豆的游戏,利用勺子将一个碗里的黄豆舀到另一个碗中,以半分钟为限看谁舀的黄豆多。当半分钟倒计时结束后,立即停止手中动作,让幼儿明确半分钟的界限。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游戏模式,逐步引导幼儿形成时间观念,顺利完成教育目标。

(二)合理应用亲子游戏

后疫情环境下有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重点在于提升幼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而这一点直接通过幼儿注意力体现出来,同时注意力又能反映出幼儿运动能力。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会玩的孩子聪明,深层次来说这一说法具有一定道理,这里的聪明指的是注意力。疫情居家过程中,建议家长和幼儿玩一些提高注意力的游戏,通过这些亲子小游戏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扑克牌游戏找数字、找颜色与形状,按口令操作等;再如网络上盛行的韵律活动-布谷鸟,要求幼儿掌握一定韵律节拍才能完成,家长可以利用盘子摆放豆子方式进行,即几个豆子拍手几下,通过趣味性游戏完成活动,同时实现对幼儿观察力与注意力的培养。此外,促进幼儿神经系统稳定发展,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小学作息时间与学习方式和幼儿园不同,因此,需要巩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居家期间家长可以让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如看书、玩玩具等,时间由10分钟慢慢延长,最后达到40分钟。其间需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与表现,家长则要及时提醒、监督。

(三)引入家园共育模式

双减政策的推行,虽然帮助家长从要不要让孩子退园去上学前班的焦虑中解脱出来,但同时也为教师工作提出挑战。目前,教师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取家长的信任和配合,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科学、有序开展。为此,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引导家长从教育被动性转变为主动参与,提升家长对于幼儿教育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幼儿教师进行时间观念培育时,需要与家长交流互动,让家长认识到时间观念培育的必要性。整个过程中家长要意识到时间观念对孩子成长的关键性,及时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小学阶段每堂课都有40分钟,孩子初始很难适应。因此,日常家庭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如阅读、绘画、讲故事等。通过这些小活动,使得孩子逐步适应较长的教育时间,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同时,幼儿园也可以举办一些关于时间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观看一些和时间相关的趣味动画视频,利用亲子活动让孩子准确感知时间价值。

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幼儿时间观念,提高幼儿感知时间长度与价值的能力。幼儿教师考虑幼儿认知特点、成长需求等,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时间观念培育的活动,通过玩游戏培养幼儿时间观念。教育活动开展时灵活运用绘本,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教师要关注幼儿表现,主动联系家长使得双方合力,顺利完成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萌.基于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策略[J].家长,2022(33):162-164.

[2]陈晓芬.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对策摭谈[J].试题与研究,2022(28):191-193.

[3]李小聪.幼小衔接视角下儿童时间观念的培养[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09):13-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