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融入小学家庭教育的路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传统家训;小学家庭教育;路径探究
正文
进入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愈加凸显,中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重。中国自古就有丰富的传统家训,这些家训充满智慧和哲理,值得我们挖掘,应用到现代的家庭教育中。
中国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古代,许多家长和教育家都注重灌输家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风家规、节约和爱国主义等方面讲授家训,旨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我们深入研究家训,不难发现,许多家训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这对于现代的家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勤俭、艰苦朴素、学以致用、志存高远、敬老尊师"等,这些家训都是要求孩子们要注意勤奋学习,培养刻苦自立的品质,同时也要重视社会责任,学会爱国爱民。
中国传统家训融入小学生家庭教育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家训虽然存在时间较长,但是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以家训为主线,尝试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家训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开拓新的途径。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方法 ,具体表现为家训形式“种类繁多”、“多元推进”、“理论系统”、“文献丰富”等特点 ;家庭教育内容“家国一体”、“德教为先”、“崇尚人格”、“尚学”、“早教”的优良传统和“慈严相济”、“以身示范”、“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环境”的教育方法。[1]
一、强化优秀家训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长期监督和指导,如何进行有效地家庭教育,使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锻炼,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家训是家族文化、家庭传统的表现形式,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教诲和熏陶,因此它在中国文化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弘扬优秀家训文化,我们应当将中国传统家训融入到小学家庭教育中,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家训观念,强化优秀家训文化的传承。
(一)我们应当在小学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家训观念。
让孩子们了解优秀的家训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家训代表了家族的历史和传统,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从小学习、传承和践行家训,使家训这一家族文化的遗产从一代代传承下来。父母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带着孩子们到祖辈的祠堂、宅第或者纪念馆参观,让孩子们体验家训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我们应该将优秀的家训与小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桥梁”,我们需要将中国传统家训贯穿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家庭美德和正面价值观。比如,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体验到劳动中的快乐,学习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等优秀家训。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训练等形式将传统家训传递给孩子们,激发他们热爱家庭、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建立对优秀家训的正确认识和根深蒂固的家训观念。
(三)我们应该加强和改进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为了使这些家训文化被有效继承和分享,我们应该多采用一些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如让孩子们编写寓言故事等。同时,学校可以举行有关家训文化的讲座和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和家长分享,共同推动保护、传承和发扬家训文化。
总之,中国传统家训作为家族文化、家庭传统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引领和教育一个家庭的子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应该将优秀家训文化融入到小学家庭教育中,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家训观念,强化和推广优秀家训文化的传承,挖掘家庭文化价值,让传统家训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根深蒂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加大优秀家训文化的宣传
传统家训在修身、交友、为官、经商四个方面体现了对子女的诚信要求,这些诚信要求中存在内在的矛盾,认识、解决这些矛盾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关键。当下进行诚信建设应该结合时代的变迁,对传统家训中诚信文化的符号和价值系统进行转化,具体表现为家庭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传统文化在现代有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在传统中找到自己的思想来源。[2]
宏观层面: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家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我们传承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家训教育的宣传呢?
(一)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不仅要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更需要注重家庭文化的氛围营造。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家训文化的学习和宣传。我们可以通过课程,加深学生对家训文化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家长应该重视家训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鼓励孩子们阅读经典著作、传统文化,感受这些文化的魅力。家长可以适时请老师、讲者前来宣传家训文化,激励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以更自主、主动、积极的态度学习中国传统家训。
(二)提高教育质量
“家教三分,天下事达成”,这句话说明了家教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为了让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真正领略到家训给予他们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家长应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精心规划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避免因误导或粗暴的方式把孩子们伤害得深深的。其次,从小让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家训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让孩子们在享受知识快乐的同时,获得更具传统文化的爱与教诲,相信这样关爱孩子和信念激励下,家长一定会让孩子受益匪浅。
(三)加强文化根基
家训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灵魂。掌握家训文化,能更好地把握传统,传承文化,深入认识自我及社会,在现代社会中建立起有根有基的文化支撑。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家训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将家训融入家庭教育中,从而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信仰。同时,家长也应该在积极推广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和行为规范,从而充分发挥家训的宣传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家训文化的宣传,对于小学家庭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育质量,深化文化根基,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家训的文化融入孩子们的生命中,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接受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具体策略:
由于家庭教育具有私人领域的养育、个体日常经验的传承和嵌入生活的非正式教育等特点,其理论的建构逐渐陷入了研究视域、研究方法论和教育学意蕴话语表达三重困境。在教育学视域内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建构既是对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整体性把握,也是对教育促进人成长这一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深度诠释。选择文化取向、融合取向和实践取向的家庭教育研究方法论是理论建构的前置条件。[3]
中国传统家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小学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宣传优秀家训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学校推广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们参加家训文化讲座、家庭伦理讲座等,从而提高家长和学生的家训意识和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
(二)媒体宣传。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渠道,宣传优秀家庭教育的家训文化,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理解度。
(三)家训文化展览。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家训文化展览,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家训文化。
(四)书信交流。鼓励学生和家长通过书信交流的方式分享家训文化的经验与感悟,培养孩子们的家训意识,增强家庭教育的亲子互动。
总之,宣传优秀家训文化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媒体、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可以提高家长和学生的家训意识和重视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培养更多有优秀家训文化的中华儿女。
三、家校协同共促家庭教育发展
家庭教育功能与地位正在发生着深刻转型、变革和提升,家庭教育现代化主要体现在思想、体系、内容、功能四个方面,多元性、开放性、科学性、终身性成为未来家庭教育功能转变和价值提升的主要特征。[4]家庭教育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子女的成人、成才,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进步,关系到子女能否连接学校、社会。[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中国传统家训融入到小学家庭教育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家校协同至关重要。
(一)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的家校沟通机制是家校协同的前提。家长和学校之间必须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解决教育问题。在家校沟通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家长会议和家访。这是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案,同时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协助校方做好教育。
2.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家校沟通,如微信群、家长QQ群、邮件等,增加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3.定期评估。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同时在评估的同时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二)建立多重渠道,促进家训教育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校共同应该让家训教育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促进家训文化的传承。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家训教育讲座。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组织家训讲座,邀请专业的讲师介绍家庭教育的家训文化,使家长和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训的含义和价值。
2.家庭教育讲座。让家庭教育专家和家长一起分享教育心得,从而实现家校协同,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
3.家训文化和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诗歌朗诵、传统手工艺等。这些文化体验活动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
(三)家校协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紧密协作。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家校协同。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鼓励家长参与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和帮助中来,让孩子们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更好的表现。
2.加强教育课程的深入宣传,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了解和同意,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持续改良。
3.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与表现,让家长更容易了解并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家校协同,共同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对于小学生前途和发展,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是无法分割的。因此,在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应该共同探究家校协同的发展途径,打造共同育人和共同成长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佘双好.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版),2001(01):116-122.
[2]宣璐.中国传统家训中的诚信文化及其当代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5,No.242(01):61-67.
[3] 康丽颖,姬甜甜.回归教育学视域的家庭教育理论建构[J].教育科学,2021,37(01):69-75.
[4] 张东燕,高书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功能演进与价值提升——兼论家庭教育现代化[J].中国教育学刊,2020,No.321(01):66-71.
[5] 周洪宇,范青青.家庭教育是人生奠基性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1(0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