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童话鉴赏及教育价值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丰智琳

中华女子学院 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 北京

摘要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安徒生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本文对皇帝的新装一文进行了深度阅读,对童话对幼儿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幼儿教育

正文


  一、作者基本情况

在世界文学史上,安徒生是第一个自觉地把童话的娱乐作用和教育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并明确提出要用童话来争取新的一代的伟大作家正因为他能把童话意义提到这样的高度,所以他才能远远超出以往童话作家们那种只是收集、整理和加工民间故事的做法,独立地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童话,使其童话创作无论从思想的深刻,艺术的高超,还是从题材的广泛,影响的巨大等方面,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二、主要艺术特征

(一)角色塑造

《皇帝的新装》中,塑造了昏庸无能的皇帝、阴险狡猾的骗子、自欺欺人的大臣、胆小怕事的百姓、诚实天真的小孩等角色。

1.1昏庸无能的皇帝

童话中的皇帝是一个为了新衣“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花园”、“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皇上在更衣室里”,由此可看,童话通过极度夸张的手法,刻画一位嗜衣如命、为衣而活的皇帝形象。

1.2阴险狡猾的骗子

骗子赋予新装一种特别而又神奇的特性——“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骗子成功设下骗局,为了骗取更多的金丝和钱财,不让大家识破骗局,两位骗子装模作样地织布,还对布料夸大地吹嘘,骗子抓住新装的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不存在的新装变成“理想的新装”,以此突出新装的神奇性和独特性,增加新装对人们的诱惑,以此刻画了阴险狡猾的骗子。

1.3自欺欺人的大臣

当大臣去看布料的时候,那时他心里想:“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来。“没敢”说明他没有勇气把他亲眼所见的真相说出来。大臣之所以不敢说的原因是因为大臣首先怀疑的是自己,而不是布料的真假。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他怀疑自己愚蠢、不称职,另一方面他坚信自己不是愚蠢的和称职的。虽然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但是没有影响他自欺欺人的想法一一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因为一旦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布料的话,那就意味着他愚蠢和不称职,难以胜任官职,失去原本拥有的一切。畏惧和虚荣使他丧失自我,内心充满矛盾,失去了说真相的勇气,还成为骗子行骗的帮凶。他大声地说:“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他夸张地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大臣真实所想和夸张所说的内容形成强烈的矛盾与鲜明的反差,大臣内心的畏惧和外在的夸张形成了强烈的矛盾与鲜明的反差。通过这样的对比塑造了大臣口是心非、自欺欺人,畏惧无知、极度虚荣的鲜明人物形象。

1.4诚实天真的小孩

小孩大声说“没穿任何衣服”,小孩没有受到成人的言论的影响,而是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并且勇敢说出真相,在小孩看来,成人为了虚荣和利益而撒的谎言与他无关,他只相信亲眼所见的事实,他不存在成人的私心私欲。作者以此刻画了天真不谙世事的小孩形象。

(二)叙事角度

2.1重复、对照的叙事结构

《皇帝的新装》反复出现大臣、官员、皇帝、百姓不同人物的所想所说,这种反复出现的情节不是累赘、重复,而是突出故事情节的递进性变化,这种递进性过程呈现故事的整体美,增加故事的精彩性不仅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接受心理、思维特点、成长规律等而且助于他们熟悉和感受作品的内容和情节,让他们在阅读中带来快感

皇帝内心前后之间的对照,看见新装前自信,看不到新装后畏惧,皇帝自信与畏惧的前后心理形成鲜明对比同一人物内外对照,所有成人看不见新装的时候,他们内心是十分畏惧,可是他们极其夸张地赞美新装,他们内在与外在形成巨大反差成人与小孩在相同的环境下,成人隐瞒真相,小孩还原真相,他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照式的叙事结构,增加故事情节的精彩性,增添人物形象丰富性

2.2大量留白的叙事角度

《皇帝的新装》中并没有交代设下骗局的两位骗子的最终下场:两位骗子最终会受到惩罚吗,骗子最终会受到皇帝的加赏吗,骗子还会继续给皇帝制作新装吗,骗子会因为害怕一走了之吗……并且,小孩子和百姓们揭骗后,皇帝还坚持赤身裸体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可是游行大典结束后,故事的结尾如何发展,骗局如何收场,小孩子结果如何……均没有进行介绍。

安徒生把故事的结局点到为止,一系列的疑问留给读者,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自由翱翔,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任由读者发挥丰富的想象,把童话的已知变成无数未知的可能,激发读者从不同角度想象文本空白点,不同层次理解文本空白点。

(三)主题特点

皇帝的新装如一块遮羞布,遮住人性丑陋、虚伪的真实面目,用童话中的新装来揭示人性的弱点。上至统治阶级下至普通百姓,面对骗子用谎言编织出来的新装,童话中所有的成人在“新装”面前自我迷失,他们迷失了自我人性的美好,同时被骗子抓住人性丑恶的弱点,只能被迫“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快乐之所以说不出,是因为每个人都因为其他人不知道自己看不见布料而快乐,所以他们快乐的本质是自欺欺人,每个人用快乐来掩饰心中的畏惧,他们畏惧他人发现自己看不见新装而撒谎,所以他们的快乐是虚伪的。皇帝的新装是一眼就看穿的骗局,安徒生安排小孩子一语中的戳穿骗局,目的是引导读者正视、拯救人性虚伪的弱点,应该像小孩一样,返璞归真,去掉那些“新装”带来的虚伪快乐。

这场由“新装”引起的骗局,虽然成功骗走了成人美好的人性,但是没有骗走小孩美好的人性。小孩发出“天真的声音”,击破谎言,还原真相。小孩子没有因为成人欺骗自保而受影响,而是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并且勇敢说出真相;对小孩而言,所有的利益得失与他无关,他只相信亲眼所见的事实,他不存在成人的私心私欲;小孩子纯真美好的人性成为改良社会的最后希望,舍弃干扰,尊重事实,击破谎言,还原真相,拯救人性。

将成人丑陋的人性与儿童美好的人性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人的丑陋和儿童的美好,批判与赞美,对比强烈,寓意深刻。在成长的道路上,儿童天然的美好的人性逐渐受到世俗、环境等影响,容易迷失自我,安徒生巧妙以童话之名,批判了虚伪的社会时尚,赞美了儿童勇敢、诚实、天真的品质。

三、教育价值

《皇帝的新装》如一面镜子,跨越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始终透视着人性普遍存在的弱点,具有普遍的讽刺寓意,它不仅讽喻某一个年代的某一个地方,或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人,而是折射现代生活中现实的人,透视现实生活的普遍现象,让读者体会社会的普遍真理,给读者带来思想启迪。这种寓言性的教育价值,使《皇帝的新装》远远超越一般童话中丰富想象、夸张情节、道德说教的价值,蕴含着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人性问题和社会问题,以此培养读者的审美功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情感的发展。让读者穿行在多重的寓意中,体验意味深长的童话寓意,唤醒读者的情感体验,丰富读者的生活启迪。安徒生将真实的生活与虚幻的童话完美结合,意在引导人们读童话同时读自己,揭示人性普遍的弱点,赞扬人性普遍的美好,丰富儿童的精神食量,获取丰富的人生启迪。

《皇帝的新装》是一场喜剧,带给人们欢乐,更是一场闹剧,带给人们思想冲击。读者在欢乐过后要懂得思考童话存在的意义体会童话隐含的深意,获得意味深长的生活启迪。尤其对于学龄前的幼儿,他们缺乏社会阅历,意识薄弱,辨别是非能力不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十分有必要引导他们以童话为镜,照进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人性问题等,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获得丰富生活启迪。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