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节选)》教学设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材分析】
《老人与海》所在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多样的文化”。学习本单元,要联系相关的历史背景,要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写小小说。
《老人与海》一文作者是海明威,出版于1952年。教材中节选的内容是年迈的桑地亚哥独自一人出海钓到一条大马林鱼,在他划船回家的途中,鲨鱼五次攻击这条大马林鱼。老人坚持与鲨鱼夺回这条大鱼,当他登岸的时候,大马林鱼只剩下一句残骸。在《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涉及了众多意象,加深了小说的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此外,海明威以醒目的当代风格重塑了从挫败中赢得个人成功的经典主题,对于学生在当今时代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
高中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是小说的故事情节,而且对于教长篇幅的外国文学作品也是较少触及,加上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对于小说的阅读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所以教师在教《老人与海》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方法,从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理解小说中说蕴含的人生哲理。《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中还存在诸多意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把握其内涵,并结合英语阅读中的词义猜测题进行学科联结,促进学生的多维发展。
【学习目标】
1. 结合课下注释,快速浏览小说节选片段,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故事脉络。
2. 结合文中老人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老人的人物形象。(重点)
3. 通过师生、生生间讨论,探析老人、鲨鱼、大海等事物的象征意义,并结合英语阅读中的词义猜测题获得进一步体会。(重点)
4. 联系生活,体会海明威在文中所赞颂的“人的灵魂的尊严”,抒发自身感悟。(难点)
【教学方法】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相互质疑探究,促进思维成长。
3. 学科相互联结,推动多维发展。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向一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影《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的片段,向学生介绍电影是根据海明威的同名小说改编,同时提出问题:影片中的老人是一位渔夫,他连着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返航途中他遇到了哪些事情,结果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结合预习将小说的主要情节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
【设计意图:通过影片进行导入,既能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能够锻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整合相关内容的能力。】
(二)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随机选取三名同学展现思维导图成果,并让其他学生结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对选取同学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最后由选取同学在其他同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评,完成思维导图,理清故事情节。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相互启发,促进思考。】
二、目标导向二
以小组为单位,依据任务情景,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任务情景:学校要进行“人物,我来说”大赛,你们组抽到的人物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你们作为参赛人,需要根据《老人与海》的文本,介绍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及其事迹,完成比赛。要求:1.贴合文本2.注意人物的描写手法3.突出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以活动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对主人公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感受小说中老人的背运、年老体衰、忍饥挨饿、经验丰富、乐观自信、不屈不饶等整体形象。】
三、目标导向三
(一)质疑探究:找出选文中出现了哪些事物,探究这些事物所暗含的意义。
1.事物:老人、大海、大马林鱼、鲨鱼。
2.象征意义的探究。(生生、师生共同讨论)
(二)学科联结,体悟象征手法
1. 语文和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存在密切联系。在英语阅读题中常常出现词义的猜测题,而这个词语的含义需要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结合《老人与海》中相关意象的讨论,回忆英语阅读中的考题类型会发现,英语阅读中的词义猜测题与此相关联。学生自主回忆英语阅读中词义猜测题的常见设问方式,小组交流整合,归纳梳理出常见的设问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语文阅读中事物的象征意义后,引导学生与英语阅读中的词义推测题相联接,能够进一步领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目标导向四
教师出示一组数字: 2——12——227 这组数字藏有什么玄机呢?
明确: 2——两次世界大战;12——12 次接受手术;227——从身体里取出 227 块弹片
海明威曾说“每一位作家写的作品都有自身在其中”,其实在“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海明威,他一生的经历就是一部传奇。海明威以他自身的经历创作了大量小说,把他自身的痛苦化作对生活的思考,展现给读者,这正是海明威的伟大。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请同学们想一想你遇到过哪些挫折,最终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设计意图:结合作者经历,让小说主体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体悟“人的灵魂的尊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惧挫折的生活态度。】
五、总结
自主总结回顾,依据目标任务的完成状况,结合评价量表对自身进行评价,对存疑之处师生进行讨论。
等级 | 评价描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
A+ | 1.思维导图内容充实,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3.对文中象征意象有充分独到的见解,与英语词语推测题联结起来; 4.对小说的整体情感能够把握准确,并结合自身生活有深理解与感悟。 |
A | 1.思维导图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有层次; 2.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对老人的形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3.对文中象征意象有较为深刻的见解,与英语词语推测题联结起来; 4.对小说的整体情感能够把握,并结合自身生活有较为深刻理解与感悟。 |
B | 1.思维导图内容基本完整,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2.能够结合文本内容对老人的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3.对文中的象征意象有一定的见解,与英语词语推测题联结起来; 4.对小说的整体情感能够基本把握,并结合自身生活一定的理解与感悟。 |
C | 1.思维导图内容基本完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2.能够狗狗结合文本语句对老人形象进行简要概括; 3.对文中的象征意象有一定认识,与英语词语推测题联结起来; 4.对小说的整体情感有一定理解,并结合自身生活有所思考。 |
【设计意图:总结既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会帮助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的全面复习。评价量表也能够使学生将本节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梳理回顾,加深印象。】
六、作业
1.在学习教材的小说片段的基础上,去阅读小说全文。搜索其他学者关于本篇课文的评析,获得进一步体会。
2.练笔:从桑地亚哥身上你获得什么启发。(题目参考:如果有一天厄运来临,我……)
【设计意图:阅读全文,能够使学生对人物形象和小说意蕴有更为全面的理解,借助学者评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理解的空缺,进而引发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小练笔能够使学生将自身生活与文本内涵结合起来,学会勇于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