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的策略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陈花英

乐平市第九小学333300

摘要

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红色文化既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是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红色文化的渗透,可以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结合人物事迹,开展教学实践几个方面对此作了分析,希望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红色文化;教学实践;渗透方式

正文


前言

教育教学既是一个让学生获得知识,同时又是一个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断丰富,而“红色文化”的渗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红色文化对于中华人民来说,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一个中华人都应该继承和发展的。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既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又有许多歌颂革命英雄的人物事迹,都是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教材文本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多种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让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更有价值。

一、充分挖掘文本内容, 落实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

部编版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内容涉及红色文化。如《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冀中的地道战》等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所收录的多篇文章,都是红色文化的宝贵资源。《少年中国说》是一篇语言雄浑、情感丰富的文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描绘了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的景象,象征着年轻的中国,光明的未来。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显现了黄河的奔腾之势,一往无前,象征着年轻的中国,前途无量。整整齐齐的句式描绘出“少年中国”的光明前景,激励着中国少年奋发图强,勇于承担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责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殷切期望。语文教材中呈现出来的红色文化资源,都是由专家们精心筛选出来的,对于教师来说,要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充分发挥教材的方向性和指引性的作用,按照教材的理念来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安排。

、创设课堂情境,学习红色文化

通过创设丰富的课堂情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光靠文字来解释是不够的,而且还会让人觉得很费解。但是,在情景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情绪感受力,并且可以根据情景的变化,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情景”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学是有益的。要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利用现代化信息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地了解到红色文化的内涵,让教师对红色文化进行渗透的效果更加理想。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如果只是单纯阅读,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圆明园的雄伟的形象,所以,我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从圆明园的布局,建筑,文物收藏等方面,搜集一些文字,图片,声音和图像,然后在讲课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这些信息,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所创造的环境中,让他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详细地描述出来,让他们体会到圆明园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等特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去想:圆明园为何要被敌人放火烧掉?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清朝是多么腐败,多么无能。还可以通过观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将学生带入到这样一种情境之中,从而让他们对这一场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更高层次的情感升华,让他们对自己国家辉煌的文化产生一种热爱,并对侵略者强盗的行为产生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让他们产生一种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结合人物事迹,渗透红色精神

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是对红色精神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国革命先辈们、先进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畏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法抹去的时代烙印,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了一种红色的精神。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了解,可以让学生更深体会到人物所拥有的伟大精神,有利于教师更好渗透红色精神。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教材和当地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相结合,向学生们讲述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奉献的生平事迹,让红色精神更好渗透到语文课堂中,渗透到学生们的心中。

比如,老师在上《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就会根据这一课的历史,将韦拔群,蒙元升,黄超,这些革命烈士,都带进了这一课。这些都是和当地学生有联系的红色人士。尽管这位英雄已经逝去,他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教师可以与多媒体相结合,向学生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对他们参与革命战斗伟大的一生有更多的了解,并鼓励学生学习他们身上所具备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红色精神。这样,以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红色精神进行渗透,让红色教育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开展课堂实践,弘扬红色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切身的方式去感受红色文化,可以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新时期下的小学生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要达到这个教育目标,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主动地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和弘扬红色文化。

例如,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红色诗歌朗诵”。首先,教师要让每位学生在课下事先做好准备,以教材中所学的革命英雄人物为依据,或者以自己所了解到的、自己敬佩的革命先辈为依据,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写成一首诗词。当同学们感到困难时,老师会要求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诗歌,并要求同学们在练习中用声音和感情来背诵。在学生朗读完之后,老师可以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这首诗的故事。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有利于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

五、拓展课外资源,注重红色文化的延伸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材的局限性,要想拓宽和充实学生的视野,就必须丰富和扩大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的资源和文化,来补充课堂教学。其中,课外资源包括了各种类型的资源,例如:课外阅读资源,影视资源,历史遗址资源等等。在课后的阅读材料方面,教师可以向外扩展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比如《冀中的地道战》,可以向外扩展,向外扩展,通过《地雷战》这一同类作品,以教科书为契机,对其进行“精读”引导。还可以举办红色文化专题周,在这个星期内,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朗诵红色诗歌,编排红色戏剧,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通过丰富的种类,多元化的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热情,提升他们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只有将课程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才能让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真正落地,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教师实现对红色文化的渗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育才责任,用发展的眼光和积极的态度,寻求更多的教育和教学方法,让红色文化扎根于小学语文课堂,浸润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张冠玉.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策略[J].作家天地,2019(11):36+58.

[2]李志赟. 关于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读与写:中旬, 2021(1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