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三教”改革的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晓文

民权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邮编:476800

摘要

“三教”改革对于促进中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以及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培养出具有全面的幼儿保健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这些知识来完成幼儿保育任务的专业人才,我们开设了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当前,该专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服务产业能力不足、集群发展落实存在偏差、产教融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等。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例如组建德智体美全面的教师团队、开展结构化教学创新项目和"双师"项目,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并重塑课程体系,本文旨在探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三教改革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

幼儿保育专业;“三教”改革;策略研究;美育

正文


一、前言

随着“三教”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必须积极探索、创新,以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更具特色的专业群体。这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并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借助“三教”《教师、教材、教法》的指导,我们加强了专业群的建设,并大力推动了产教融合,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水平,不断完善了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使得我们的毕业生更加全面、综合、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三教”改革的意义

(一)服务类型教育发展

中职院校应当大力开展“三教”的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采取多种改革措施,努力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解决"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难题,消除社会对职业幼儿保育教育的歧视,以“群”的思维构筑内涵,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多元化、创新性的技术技能人才,以期满足社会对职业保育教育的期望,加强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幼儿保育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

(二)服务产业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关键的支柱,必须提升其质量,以满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提升教育质量,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改革思路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本化思路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这句话适用于任何教育阶段的所有课程,中职幼保专业自然也不例外。幼保专业所要培养的是未来协助教育者的保育员,而教育者所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养就是因材施教随机应变,这就意味着过度强调统一性的教学模式必然无法培养出合格的保育员。

因此,中职幼保教师要在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时,将更多的课程资源交还给学生,尊重中职生普遍具有独立人格和成熟思维能力的事实,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法的讲解后留给学生充足的自我表现、自我探究的空间,让课程教育成为学生取得个性化学习成果的园地。教学中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课前以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学习课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领取任务后由小组讨论找到学习主题的方法展示所选择方法,利用幼保专业所学的技能,例如:幼儿手指操,幼儿手工,幼儿儿歌等技能课后,教师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把同学们的方法串联起来。

(二)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实践性思路

学以致用是对教育活动最终价值的精炼概括,也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指导自身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宗旨。幼保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活中不光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教育性问题,更需要处理幼儿常见的一日生活问题和幼儿突发事件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托实践性的策略,因此对于幼保学生的实践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更具重要性和必要性。

据此,中职幼保教师要体现出职业教育和幼保专业的特色,在保证高质量的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一方面为学生开辟更多应用所学成果解决职业问题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创设更具职业反映效力的实训环境,从而让学生的专业素养体现出更强的实用发展性。

四、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三教”的具体改革方法

(一)以课程建设为统领

为了更好地推动“三教”的整合改革,我们应该对过去的学科架构进行全面的检讨,尤其要深入研究职业幼儿保育教育的特性,并将其纳入当今社会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从而使“三教”的改革更具有创造性,更具有时代性,更能够体现出其培养的价值。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对幼儿保育教材内容的更新,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以减少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的脱节。为了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职业院校应该采取创新的方法来改革幼儿保育课程。此次改革旨在拓展课程的多元性,并使其与企业的实际运作紧密结合,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推广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实训,将课堂转移到实际工作场所,如工厂、农场和农田,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培养技能,并学习新的知识。

)在专业讲解中预留足够的思维空间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中职幼保专业是先继承了学前教育专业典型的教育类专业,必然会具有较多的理论性内容。教师在讲解这些理论知识时,务必要坚持去三存七的原则——对基础性、原则性的内容做指导讲解,而对发散性、应用性的内容则要网开一面,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内容提炼出的主题、问题开展自主思考和结组讨论,让学生获得表达学习疑问、阐述学习见解、提出学习主张的机会,以便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更具质感、深度和个性化成分。

例如在进行幼儿心理方面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在完成基础理论的讲述后,向学生提供一些反映幼儿不同表现的实际场景,组织学生根据这些场景来分析目标幼儿的具体心理并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引导手段还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案例供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中所体现的幼儿心理知识及应用策略。在多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学习中,增加学生的经验,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拓展学生实训平台

中职院校素有小大学之称,这就意味着中职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之外的学习平台。幼保专业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优势,凭借社团活动、实训考核、文艺活动、校企合作以及校外实习等渠道为学生们开辟出更多实训渠道,让学生在实践当中磨合、矫正、消化理论学习成果,同时摸索出符合个人条件和特长的技能应用、专业发展方向。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中长段假期和当地的幼儿园等幼保机构取得联系,组织专业学生前往这些机构开展慰问、参观、交流活动,让学生们获得真实的条件去接触幼儿、应用学习理论并和富有经验的幼师做业务交流,为自己的专业成长注入一股活水

结语

三教改革是我国为了推动国民教育发展而采取的长期战略,它极大地改变了职业教育的理念,使各个专业的职业教育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保育专业,它不仅关乎到国家的民生,而且还有许多可以创新的空间。建立一支幼儿保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对于提升幼儿保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这将为我国幼儿保育事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易琼.小学“1136”艺术课外活动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5,(22):42-44.

[2] 陈亚军,魏焕成,牛西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24):82-86.

[3] 谭倩芳.高职院校教师差异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机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1):137-138,17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