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田径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的优化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东

烟台傅家中学,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

初中体育田径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学生自主参性差、教学内容单一、评价方式滞后等问题,这些因素无疑影响了学习对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是消弱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为此,应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创设多元化、趣味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同时融入田径项目的文化元素,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团队意识。基于此,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与评价机制,推动田径教学由单纯的体能训练向素质与文化并重的方向转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

初中体育;田径教学;实施策略

正文


引言: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度推进,初中体育教学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意义愈发凸显。尤其是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田径是关键组成,既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有效的培养他们坚韧、协作以及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此外,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手段,把趣味性、情境性和文化内涵融入田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推动体能进步和综合素养提高,由此实现体育教育价值和育人目标相统一。

一、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现状

学校体育课程中,初中体育田径教学至关重要,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育运动兴趣的关键部分,田径教学的内容基本包含了跑、跳、投等基础项目,能够构建起相对完备的训练体系。尤其是在安排课程时,多数学校把田径教学设为必修体育课,同时结合课外活动或体育社团来开展课程,构建起课堂与课外相互促进的格局。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大部分体育教师有专业背景,可系统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与动作要领,学校开始着重科学训练,留意学生身体发展的个体差异,合理调配运动量与训练强度,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田径教学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此外,一些学校已着手尝试把情境化教学、趣味化训练和田径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利用比赛、团队活动、主题教学等手段,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与运动体验。由此可见,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像视频示范、运动数据分析以及线上训练平台,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方法,使学生可更直观地掌握动作要领,对训练过程进行科学规划,进而也就能够有效的达成技能提升与体质增强的双重目标。

二、初中体育田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发学习热情

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以“标枪”项目为例,教师可运用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可从文化背景切入,向学生讲述古希腊时期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以及奥运精神,说明标枪投掷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体育史上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这并非只是一项锻炼体力的运动,更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1]首先,教师可以营造模拟情境,使学生真切体会古希腊奥林匹克的氛围,可营造教室或操场的场景,让学生穿上具有象征意义的古典运动服,幻想自己身处古代竞技场,感悟那个崇尚力量与美的时代精神,教师不妨举办一场小型的开幕式,仿照古代奥运会的点火仪式、入场表演以及颁奖环节,让学生借助视觉与行动的参与,使学生在互动体验里对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和情感认同。其次,开展具体技能教学时,教师可将动作示范与情境相搭配,讲解标枪握法、投掷姿势以及步伐配合时,能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在赛场拼搏,每一次投掷都体现出古希腊运动员对力量与精准的执着追求,利用这种情境化途径,能让学生更投入地专注于动作学习,还能在情感上形成投入感,由此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此外,剋把小组合作和竞赛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赛事或趣味比拼,在愉悦的氛围里巩固技术动作,同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斗志。由此可见,通过情境创设既使教学形式得以丰富,还强化了课堂体验感,让学生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积极投入、主动探究,从而也就能够有效的实现学习兴趣与技能的良性发展[2]

(二)创设主题化情境教学,增强田径活动的文化性

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主题化情境,让课堂教学与文化体验达成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兴趣与综合素养,不妨设计一个“奥运之旅”主题情境。尤其是可以把田径课堂拆分成多个充满趣味的环节,每个环节均对应一项田径活动,学生们组成“国家代表队”,以团队形式,接着依次完成障碍跑模拟“110米栏”、模拟标枪投掷、接力跑模拟“4×100米接力”等项目,在实践中领略田径运动的魅力与竞技精神。首先,活动进行中,教师除了传授动作技能,还能结合各环节讲解奥运会的历史、发展及文化内涵,让学生知晓田径运动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当讲解110米栏动作要领的时候,能够讲述跨栏运动的发展进程以及其在奥运会里的经典片段;开展标枪投掷活动时,可引入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背景与精神内涵,让学生在身体体验时,领悟运动跟文化的关联。其次,教师可借助团队竞赛和情境模拟,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待每个环节结束后,各团队可开展评分或互动分享活动,既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竞争意识。由此可见,通过采用主题化情境教学,学生可在实践里主动体验、学习和探索,让田径课堂不只是技能训练之所,更成为开展文化教育、熏陶情感和引领价值的关键平台,以此也就可以有效的实现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3]

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化与主题化的田径教学策略,初中体育课堂可提升学生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还能唤起学习热情,强化参与意愿,从而能够有效的打破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僵局,让课堂更加充满了活力,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能够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把田径运动与历史文化、奥运精神相融合,能助力学生形成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与文化认同感,也就可以实现体育教育涵盖技能、素质与文化价值的综合育人目标,推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文博.优化田径教学增强学生体质——初中体育田径项目教学策略的优化[J].读与写:中旬,2021(7):0208-0208.

[2]蔡婉婉.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科学调整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策略[J].体育视野,2025,(07):173-175.

[3]计娟媚.新课标视域下初中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考——以(水平三)七年级《田径》项目为例[J].体育画报,2023(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