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学校本研修路径探索与实践——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校本研修为例
摘要
关键词
乡镇中学教师;校本研修;教学实践问题
正文
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的期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十四五”期间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主题。2021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初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充分体现了高质量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必由之路。
惠来县地处粤东地区,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县内共有8所公办高级中学(含完全中学),31所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各校在办学规模、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2022年-2024年,笔者在世行贷款对口帮扶成员学校(惠来慈云实验中学对口帮扶惠来县前詹中学)、惠来慈云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揭阳市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中调研和实践发现,2015年广东省开展“教育创强”工作以来,乡镇中学的硬件设施基本实现教学现代化,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有待提高与新时代育人要求提高的矛盾日益凸显。受地域、文化环境的影响,乡镇中学在教育思想、理念、知识、能力等专业素养方面有待提高,教师数量与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成为制约乡镇中学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
如何改变这一个现状,笔者在调研和实践中发现,扎实推动学校校本研修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立足于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搞教研是乡镇中学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
一、以教学实践问题研究为抓手的乡镇中学校本研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以研究的心态和思维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研究中积累经验、开阔思路、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对于乡镇中学的老师,我们要选择一个教师有兴趣参与、有能力驾驭、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兼顾这几个因素,校本研修无疑是最适应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特别需求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它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教研支撑。
针对乡镇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要适当降低研究成果标准和过程要求,以引导其进入研究状态。2022年以来,笔者在惠来慈云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以“教学实践问题研究”为抓手,瞄准促进乡镇中学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找到贴近乡镇教师成长的路径和方法,并基于乡镇教师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提出“教学实践问题研究”研究路径。
“教学实践问题研究”是一种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为主的研究,它的特点在于实用性强、难度小、周期短、参与人数少、教师有兴趣参与,也有能力参与,适合乡镇中学教研的需要。首先是实用性强,研究成果能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能立竿见影地取得工作效果;其次是难度小,研究从日常教学的矛盾、难题、困境入手,改善教学中的具体细节,刚开始立足于日常经验的总结、后面在逐步推动理论的提升;第三是研究时间较短,根据每月一总结的教学规律,笔者设计的活动大多以一个月为周期,时间短,见效快,能够提升教师参与的兴趣;参与研究的人员以同年级同科组为单位,也可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或团队协作完成(大概在3-5个人之间)。
二、乡镇中学校本研修的路径
问题导向是教学实践问题研究的前提,激发教师自主研究和学习的动力是乡镇中学的校本研修关键所在。在实践中,笔者探索了“发现问题---问题研究---总结方法---实践论证”的研修闭环。
(一)发现问题是首要任务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此时只需把这个“问题”变成一个研究对象。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如何给学生安排座位?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如何进行家校沟通?留守儿童应该如何加强教育?如何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这些问题都是乡镇中学教师面临的真实问题,当教师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时,研修就不再是负担,而是解决问题的真实需求。
(二)行动是教研的核心
“教学实践问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依据“小步子、低台阶”的原则,从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入手,引领乡镇中学教师边行动边改进,先实践再优化,避免过度纠结理论。
(三)总结方法需要逐步推进
总结的形式多种多样,撰写小论文、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或者教学片段都是很好的方法,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在实践中,先举办经验分享会,让教师说出来,再逐步深入,让老师写下来,随着总结水平的提升,可以写成教育案例或经验总结,主要把问题、做法和收获讲清楚,提高理论修养。
(四)理论指导实践,形成教研的闭环。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初始方案可能效果不佳,需要反复调整。老经验做了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发现做不下去了。这个时候要开始要进一步组织开展深入学习,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从中得到启发,再回到行动研究,最终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形成了教研的闭环。
三、乡镇中学校本研修的主要途径
对于乡镇中学教师而言,教研需要一个由外驱力到内驱力的过程,师徒结对、学校结对、学科带头人带领是笔者尝试并总结的比较有效的研修路径。
(一)师徒结对,一人引领一人
2020年以来,对于新老师的培训,惠来慈云实验中学采用“青蓝工程”制度,通过师徒结对,以一人引领一人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首先,学校召集富有教学经验和研究精神的教师组建成志愿者团队,作为蓝方提供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特长。年轻教师入职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交“教学困惑清单”。学校以同年级、同科组为单位,学校通过“供”“需”匹配,促成师徒双向选择,建立精准帮扶的结对关系,开展为期一年的教研结对。在结对的一年,以周为单位,采用“一讲一听一讨论”的培育模式。即蓝方每周讲一节示范课,青方每周讲一节考核课,青蓝双方每周就一个教学实践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推动了青蓝双方共同成长。
(二)学校结对,一校引领一校。
2021年到2023年,惠来慈云实验中学对口帮扶前詹中学,实验中学提供自己的成熟经验或者优势领域,也就是“长板”,比如少先队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前詹中学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列出“短板”清单。采用“手拉手”的形式,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实验中学对前詹中学中学的“短板”进行两年的专业引领,帮助乡镇中学补齐短板,促进全面提升。
在帮扶中,笔者总结并遵循了自下而上原则。教学实践问题要来源于实际需求,要让前詹中学教师自主选题。由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很多问题难以解决,甚至会反复出现,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只有研究是发自乡镇中学教师内心的需要时,乡镇中学教师才会主动克服困难、寻求指导。
(三)发挥带头人作用,一人引领一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研究方向及其自身拥有的资源,列出校本研修课程菜单,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点单”,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不同校本研修课程。
实践中,笔者遵循圆桌会议原则,利用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时间,开展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各抒己见,针对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等内容,进行讨论、反思和总结,真正做到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提高研究实效。每一个人都能起到带头和引领的作用。
四、乡镇中学校本研修的实施成效与反思
(一)乡镇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活动开展了两年,各成员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又小又顽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前詹中学历史教研组聚焦“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语言表达不严谨,历史专业术语俗语话、课后作业拖拉”等问题展开研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笔者通过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教育集团、对口帮扶等平台,通过“师徒结对、学校结对、学科带头人带领”等途径,为乡镇中学输送优质网络资源,促进多媒体教学常态化,有效弥补了乡镇中学教育资源的短板。
(二)乡镇中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显著提升
2023年,学校承办了揭阳市第九届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惠来初赛。这项活动包含“理论测试、带班理念阐述、情景答辩、主题班会设计”四个版块,是对班主任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笔者学校通过以赛促学,以学备赛,推动班主任们从“说教”转向“体验式”教学,开发一系列主题班会课,着力提升班主任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来自本校的李秋宏老师,在初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在揭阳市第九届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过了两年的研修活动,班主任们经历了从“业务型”到“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三)乡镇中学教研活力有效激发
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师徒结对、学校结对、学科带头人带领等方式,依托案例研讨、一课三磨、网络互动、校际联合教研等创新形式,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很多乡镇教师实现教研零的突破,并从被动教研走向了主动教研。
在实践中,实验中学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特色课程“乡土印记,研学有力”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特色课程;高中历史、高中生物、初中物理、初中生物教研组被评为揭阳市优秀教研组;学校班主任团队的“学生心理辅导”、语文科组的“经典诵读”、历史科组的“红色研学”等研究成果在惠来县被广泛推广。
当前,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校本研修路径探索,仍存在一些不足,管理机制待完善,监督缺位、评价体系形式化等问题有待解决;教师教研内驱力不足,本土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课题研究碎片化,缺乏系统设计和成果推广仍然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有激发“校本教研”的活力,才能促进教师通过自我观察、内省与反思,实现自我成长,推动研修深度发展。
目前,依托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校本研修,缩小校际差距,推动区域中学教育由“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乡镇中学教师教研“外驱力”向“内驱力”转化需要一个过程,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扎实开展依托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校本研修,就能够将乡镇中学的教研转化为自觉行为,从而推动了县域中学教育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丰.校本研修十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4.2
[2]黄建初.校本研修的八条主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7
[3]刘锌 张晓 王秀英.中小学校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3
[4]吴积军.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