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土文化认同的五年制高职语文项目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沈晓霞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熟分院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提升乡土文化认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应积极响应这一战略需求,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研究表明,项目化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还能够通过实践性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乡土文化。针对目前乡土文化认同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包括课堂教学改革、乡土文化内容融入、教学方式创新等,旨在为五年制高职院校提升乡土文化认同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实践方案。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土文化认同,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项目化教学

正文


课题:2024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研究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土文化认同的路径研究——以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为例》(课题编号:B/2024/7/097)。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中,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学肩负着塑造学生文化素养和认同感的重要任务。乡土文化认同不仅关乎文化传承的深度,更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社会中的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任务。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注重实践和综合素养培养的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项目化的形式,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与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结合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如何将乡土文化有效融入教学内容,并通过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议题。

一、乡土文化认同的现状与挑战

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融入现状并不理想。尽管课程设置中包含了部分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内容,但由于教材体系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方法的传统性,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往往停留在表面。首先,当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乡土文化的教学内容常常被忽视或简化,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较为浅薄。其次,很多教师在讲授乡土文化时缺乏创新和互动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因此,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较低,很多人甚至对本土文化产生疏远情绪,认为这些文化与自己的生活无关或过于陈旧。

在这种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乡土文化认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发展战略,更是文化振兴的全面行动。如何通过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二、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与适用性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中,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改变以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项目化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乡土文化认同的教学中,项目化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项目化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文化实践环境,使其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知,还能增强其文化归属感和自豪感。其次,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以在团队合作中加强沟通与协作,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感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项目化教学通过互动性、参与感和实际操作的融合,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知识,而是转向实际生活中的文化探究和传承。

三、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策略

在五年制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要实现乡土文化的有效融入,必须通过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首先,课程内容应紧密结合乡土文化的实际,结合本地的历史背景、民俗文化、地域语言等元素进行教材编写和课程设计。例如,可以选取本地历史人物的传记、地方戏曲的剧本、民间故事、传统诗词等作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与现实文化的结合,了解并认同乡土文化。其次,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参与感和互动性,采取小组合作、实地考察、文化探讨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验和参与中提升对乡土文化的认同。

在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中,学校应围绕乡土文化设立相关的实践项目,如本地文化调查研究项目乡土文化节庆活动策划等。通过这些项目,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到文化的采集、整理和展示中,从而在实践中获得对乡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学校还应建立与地方文化机构和企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地方非遗传承等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四、提升学生乡土文化认同的实施路径

要有效提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五年制高职院校需要采取多元化的实施路径。首先,应加强教师的文化素养培训,提升教师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教学能力。教师是乡土文化教学的主导者,其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乡土文化培训,学习乡土文化的精髓和最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同时提高教师对地方文化独特性的理解,确保课程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其次,学校应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本地的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资源库,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通过资源整合,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料,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学校还应通过校外实践、文化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乡村、历史遗址、文化村落等地方,亲身感受和体验乡土文化,这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体验感,也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进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通过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模式,学生将更容易建立起对乡土文化的深厚感情。

五、结论

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乡土文化认同的五年制高职语文项目化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提升学生的乡土文化认同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使命之一。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并传承乡土文化。尽管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但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师的专业培训,乡土文化在五年制高职院校中的融入可以得到有效推动。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更加凸显,五年制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将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雷兰川,向平.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探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4,15(03):18-23.DOI:10.16455/j.cnki.65-1281/g4.2024.03.007.

[2] 朱伟,陈静漪.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逻辑、实践壁垒及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04):250-256.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4.04.037.

[3] 吴俊梅,广少奎.县域高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逻辑引领、功能定位与实践指向[J].教育与职业,2023,(13):29-36.DOI:10.13615/j.cnki.1004-3985.2023.13.0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