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中“英语绘本改编与舞台展演”的教学策略与效果分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莹莹

邹平市开元小学,山东邹平256200

摘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项目化学习成为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本文以“英语绘本改编与舞台展演”为研究载体,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提出“双阶任务拆解+分步指导”的教学策略,通过锚定素养导向的改编目标、细化低难度的改编步骤、搭建分层语言支架,助力学生完成绘本改编与展演任务。从语言运用、思维创新、团队协作、跨文化认知四个维度分析实践效果,发现该项目能显著提升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与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团队精神,同时深化跨文化理解,为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式。


关键词

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英语绘本改编;舞台展演

正文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实践型、综合性、生活化”英语教学的强调,传统以“词汇记忆+句型操练”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局限——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语言运用能力薄弱,跨文化认知与思维品质培养难以落地。英语绘本因图文并茂、情节生动、贴近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优势,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常用资源,但现有教学多停留在“读绘本、译绘本”的浅层阶段,未充分挖掘其育人价值。“英语绘本改编与舞台展演”项目化学习,将绘本阅读与创作、表演相结合,以“完成完整展演作品”为驱动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发展思维、合作交流。本文依托这一项目的教学实践,完整梳理教学策略,剖析实施成效,意在为小学英语教学提升质量与效益提供参考。

一、审视小学英语教学的现实境遇,聚焦项目化学习意义

现今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三方面突出问题:语言学习跟实践脱节了,课堂以教师说教、学生机械仿照为主,学生虽能记住词汇跟句型,但在现实的场景中不易灵活运用,就如当面对“描述故事情节”“表达角色情感”等任务之际,一般出现“不敢说话、不会顺畅表达”的情形;教学资源利用仅停留在浅层,大多数教师用到绘本时,仅针对“认读单词、把握句子含义”设计活动内容,忽略了绘本隐藏着的文化内涵以及思维训练点,未达成“以读促思、以读育情”的预期;学生主体性展现及协作性体现不足,课堂活动多采用个体任务方式,缺乏需小组一起合作完成的复杂任务,学生不易在交流当中互补优势、解决难题,团队意识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不足。

项目化学习把“真实问题或任务”作为核心,着重“边做边学、边用边学”,恰好可以补上上述不足,“英语绘本改编与舞台展演”项目把“阅读绘本—改编脚本—舞台展演”组合成完整任务链,学生得采用小组的单位模式,全程参与“理解—创作—展示”这一系列流程:在改编之中需深入探究绘本语言与文化,开展展演时需积极主动运用英语表达,在合作里需分工配合、处理冲突。

二、教学策略:解开双阶任务,推行分步引导

(一)锚定改编目标,明确素养方向

绘本改编并非“绝对自由创作”,应紧密结合英语核心素养设定清晰目标,防止学生掉进“为改而改”的误区,教学工作里要从“语言、思维、文化”三个维度制定目标:要求学生能恰当地运用绘本中的核心词汇与基础句型,进而尝试拓展类似“This/That”(指示代词,用于场景描述衔接)、“Sun/Summ er”(名词,常出现在绘本的自然、季节主题中);引导学生梳理出绘本情节的逻辑顺序,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情节进行调整,培养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留意绘本中的跨文化方面,在改编之中保留文化的内涵,或者经由对比“中外相似场景”深化文化方面的理解。

(二)细化改编步骤,降低创作难度

小学生的文本创作本事有限,得把“绘本改编”拆解成“精读绘本—确定方向—撰写脚本—修改完善”这四个阶段,一步步降低难度,第一步“细致研读绘本”,引领学生借助“画情节线”梳理故事的走向,采用“圈关键词”的办法提取核心语言,保证学生明白绘本基础内容;第二步“落实改编方向”,安排小组讨论“改编的内容”,供给“情节增减”“角色调整”“场景转换”三种方向供大家选择,避免学生没了下手的头绪;第三步“编订脚本”,给出“场景+角色+对话+动作”的脚本模板,如“Scene 1:公园(上午)角色:鸭妈妈、五只小鸭子对话:鸭妈妈:咱们去公园逛逛!小鸭子们:妙啊!(它们高兴地走着)”,引领学生按框架补充内容;第四步“修改优化”,先由小组内部进行互评,看“对话是否与角色性格相符”“语言是否准确恰当”,再由教师实施针对性的指导,保障脚本质量达标。

(三)搭建语言支架,保障表达质量

小学生的英语词汇跟句型储备量不足,必须搭建分层的语言辅助支架,辅助其恰当表达,以低年级学生为对象,给予“基础句型支架”以及“词汇列表支架”:“I’m[角色].I like[事物].”“Let’s[动作].”这些都属于句型支架,供学生直接往里面填写内容;词汇列表按“角色、动作、情感”的类别加以区分,防止学生因“想不起词汇”而卡壳。以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创建“衔接语支架”与“文化注释支架”:诸如“At first...”“But then...”“Finally...”这类属于衔接语支架,助力理顺情节逻辑;文化注释支架以《Christmas Eve》绘本为对象,补充内容“Christmas tree(圣诞树):平安夜时人们会将礼物置于其下,”,避免改编的时候出现文化上的差错。

三、效果分析:从多维度范畴切入,论证实践意义

(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习主动性

从语言运用这方面看,学生在“改编脚本”和“舞台展演”活动里,能自觉运用课堂所学的词汇及句型,且表达的准确状况明显变好,课堂观察揭示出,有不少学生在“描述故事”任务中无法完整运用多个句型,实施后能流畅组织语言对情节进行描述的学生增多;学生作业当中“句型错误”的现象明显减少,就像之前时常碰到的“主语遗漏”“动词形式错误”大幅下降。从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看,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说“喜欢改编绘本,由于能自行设计对话”。

(二)培养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审美表现力

在创新思维这个范畴,学生在改编事宜里展现出丰富想象力,好比在《The Three Little Pigs》绘本实施改编的情况中,有小组把“小猪盖房子”改成了“小猪跟朋友一块儿盖房子,用混合材料击败大灰狼”,突破了原故事情节的单一局限;也有小组给《Little Red Riding Hood》掺入现代元素,体现出思维的灵动性。就审美表现出的能力方面,学生为展演设计服装样式、编排行动动作,甚至添加上简单的背景音乐,教师观察看到了,实施后学生“对角色表情、动作进行设计的能力”明显进步,不少小组能依靠肢体动作与表情传递角色的情感,审美素养呈现发展。

(三)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增进跨文化认知

项目采用小组单位的模式开展,学生要进行分工,把“编剧、演员、道具制作、导演”等任务完成,过程里需不断交流、配合,问卷调查呈现出,多数学生表示“借助小组合作,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想法”,好比在进行“道具制作”期间,学生们会就材料的挑选进行探讨,最终经过研讨达成共识;另外有小组因“演员忘台词”出现了矛盾,最终借助共同思考把问题解决,养成了处理问题能力与团队合作观念。就跨文化认知方面而言,学生凭借绘本改编深入体悟西方文化元素:仿若改编《Thanksgiving Dinner》的当口,学生认识到感恩节的家庭团聚习俗,并对比“中国也有类似家庭团聚的节日,即中秋节”;改编绘本《Halloween》之际,学生懂得了万圣节的特色活动,并分析“中国类似的传统节日活动情形”。

结束语:

“英语绘本改编与舞台展演”项目化学习,通过“目标锚定、步骤细化、支架搭建”的教学策略,有效解决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用脱节、学生被动、素养难落地”的问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与跨文化认知等综合素养,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育人要求。未来教学中,可进一步拓展绘本类型,结合美术、音乐等学科设计跨学科任务,让项目化学习更具综合性与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韩青,袁素平."六动"式项目学习下的小学英语课程育人探索——以绘本与教材融合教学为例[J].英语学习,2024(5):54-58.

[2]陈悦.微项目化学习应用于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价值探讨[C]//2024年广东省特殊教育专业学术会议论文集.2024.

[3]崔静梅.基于项目学习建构英语绘本阅读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1,22(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