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谢莹莹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

本文围绕《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全面阐述研究价值、深入开展现状调研、精准剖析影响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以及进行总结提升,旨在强化课程思政在商务文化与礼仪教学中的融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为高职商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正文


一、引言

在高职教育中,课程思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作为高职商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传授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知识和礼仪规范,更应承担起育人树人的重要使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因此,在《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新格局的迫切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的必然趋势。

二、课程思政融入《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国际商务活动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通过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商务中的价值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国际商务活动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课程思政可以结合国际商务案例,以盐融于水的方法将礼仪文化、爱国主义、诚实守信、契约精神等渗透到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商务人才,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贡献。

三、课程思政在《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困境

尽管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融合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礼仪规范背后的文化价值与伦理内涵,导致育人效果未能充分释放。其次,教学方法仍偏重传统讲授,缺乏情境设计与互动环节,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与思维参与。部分教师虽具备专业素养,但跨文化思政教学能力尚有欠缺,对课程的整体设计和价值引导能力仍需加强。此外,当前课程评价体系仍以知识考核为主,尚未建立思政育人成效的有效评估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

四、《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的具体举措

(一)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厚植精神根基

在《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需深入且具时代性。通过对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专业知识的调整,将专业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及技能与思政元素融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坚持“外正其容,内正其心”的理念,将礼仪文化、爱国主义、诚实守信、契约精神等渗透到课程教学,真正实现培育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商务人才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通过展示中国在国际商务领域的辉煌成就,如“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成功合作项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引导他们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大局。职业道德教育则借助国际商务案例,剖析商业侵权、虚假宣传等问题的危害,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职业操守。文化自信教育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商务中的独特价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与商务习惯,提升他们的全球胜任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活力

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学生模拟、互评和教师引导、企业专家点评相结合形体情境教室和模拟谈判室相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和前导与后续课程相结合。建立课堂情境教学、模拟沟通与谈判、实习基地现场实习三位一体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立体实践体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商务礼仪与沟通的实战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商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思政元素,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围绕课程思政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激发思维碰撞,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角色扮演法则通过模拟国际商务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协作,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实现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巩固的有机衔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思政引领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素质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从教师素质提升开始,通过对教师专业技能及思政精神提升,才能言传身教因此需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经验,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商务实践活动,了解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动有趣。同时,建立由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共同推动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发展。

(四)完善评价体系,确保思政教育质量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除专业知识考核外,增加对思政内容的考核,如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文化自信程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思政素养。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与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强化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课程思政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作为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课程思政的良性循环。

五、《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思政实践效果评估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初步评估,课程思政在提升学生文化认同、职业道德意识和国际沟通能力等方面展现出积极效果。学生反馈表明,价值引导与专业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习体验,也促进了其对国家战略与个人责任的深层思考。教师也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了专业成长与理念更新。企业评价显示,经过课程思政培养的学生更具备文化敏感性和道德责任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职业环境。然而,课程思政仍面临如何避免说教性、增强渗透性,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平衡价值引导与尊重差异等挑战,这些也将成为未来教学改革中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议题。

参考文献

[1]马巧焕,李正要,徐承焱,.三全育人视域下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25,28(1):185-189.DOI:10.3969/j.issn.1672-4305.2025.01.039.

[2]刘欣.高校"茶艺课"与课程思政融合的途径[J].福建茶叶,2023,45(2):106-108.DOI:10.3969/j.issn.1005-2291.2023.02.037.

[3]任艳苗.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4.

[4]马巧焕,李正要,徐承焱,.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思政案例融入分析——以矿物化学处理实验课程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42(1):252-256.DOI:10.19927/j.cnki.syyt.2023.01.049.

 

课题信息: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Z20241769《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