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公平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蔡逸龙,杨锋

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教育公平推进的背景下,高校需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求。此项目对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能借助教育公平让学生获得更多机会,提升教育品质。然而,当前项目存在机会分布不均、监管不严、学生主动性不高等问题。为此,应注重教育管理公平,提供均等实践机会;建设公平评价机制,严格全程监管;注重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优化项目实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

教育公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正文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被置于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此宏观政策导向下,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方向,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创新生态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与政策导向

1.1时代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全球经济格局。在这一变革浪潮中,创新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要素。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13%,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1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这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具备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人才需求极为旺盛。大学生作为知识储备丰富、思维活跃的群体,其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挖掘与培养,对于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2党和国家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力支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文件。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以来,从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到搭建实践平台、提供资金支持等方面,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指导和保障。例如,《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政投入,鼓励金融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贷款,同时要求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每位大学生都能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这些政策的出台,充分彰显了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为其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2.1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几乎所有高校均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2024年达到1500万人次,较上一年增长了20%。部分高校还设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了涵盖课程教学、实践训练、项目孵化等在内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例如,清华大学的“x-lab”创新创意教育平台,通过开设一系列跨学科创新课程、举办创业大赛和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其孵化的创业项目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推动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一方面,通过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据调查显示,参与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参与的学生,且在就业市场上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另一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大学生创业项目聚焦于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某高校学生创办的人工智能企业,研发的智能医疗诊断系统已在多家医院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2.3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首先,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课程内容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全国高校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达2.3万多门,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其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目前高校中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师相对匮乏,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影响了教学效果。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超过2.6万人,但不少教师观念落后。此外,实践平台建设不足也是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施不完善,缺乏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导致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创业实践机会,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3.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与建议

3.1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高校应构建系统、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例如,对于理工科专业,可开设科技创业与创新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将专业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能力;对于文科专业,可开设文化创意产业创业等课程,挖掘学生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创业潜力。同时,要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业模拟大赛、企业实习、创业项目孵化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创业能力。例如,高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项目和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创业流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例如,学校可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了解企业的创业过程和市场需求,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校外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例如,邀请成功企业家、创业投资人等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开展创业指导等活动,为学生带来最前沿的创业理念和实践经验。此外,还可建立创新创业教师激励机制,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3.3搭建多元实践平台,促进成果转化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高校应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一是加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基地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为学生提供项目孵化、技术研发、产品展示等一站式服务。例如,高校可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办公场地、设备设施等支持。二是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等校外单位的合作,建立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和生产项目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高校可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和交流创业经验的平台。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业动力,还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关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例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发现和培育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的重要平台。

4.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创新生态的互动关系

4.1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创新生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社会创新生态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的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创新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这些人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开展创新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为社会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其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和发展,有助于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许多大学生创业项目聚焦于新兴技术和新经济模式,如共享经济、智能制造等,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和发展,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创新发展。此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所营造的创新氛围和创业文化,能够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与流动,为构建良好的社会创新生态奠定基础。

4.2社会创新生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反哺作用

良好的社会创新生态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一方面,社会创新生态中的创新资源,如科研设施、技术人才、资金支持等,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例如,企业的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可以向高校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大学生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社会创新生态中的创新需求和市场导向,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明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高校可以根据社会创新需求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此外,社会创新生态中的创新文化和创业氛围,也能够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小结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背景、政策导向、现状及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提出了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多元实践平台等一系列优化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我们也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创新生态之间的互动关系,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推动社会创新生态的构建,而良好的社会创新生态又能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因此,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未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将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国办发〔201536.

[2]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213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EB/OL].(2021-10-12)[2025-08-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10/t20211012_573901.html.

[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2024[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

[5]清华大学x-lab官方网站[EB/OL].[2025-08-05].https://xlab.tsinghua.edu.cn/.

[6]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官方网站[EB/OL].[2025-08-05].https://cy.ncss.cn/2024/.

[7]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5-02-28)[2025-08-05].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502/t20250228_1906633.html.

[8]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EB/OL].[2025-08-05].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M08&sj=2025.

[9]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EB/OL].[2025-08-05].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M09&sj=2025.

[10]张莉,李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4,(12):56-61.

[11]王强,刘悦.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大学教学,2023,(08):88-92.

[12]陈晨,赵亮.搭建多元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J].科技管理研究,2022,(22):112-117.

[13]成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生态构建初探[J].武陵学刊,2020,45(03):134-140.

基金项目:2025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S202510549121

第一作者简介蔡逸龙2004-),男,湖南常德人在读本科生,体育教育专业,学号:202203010230,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