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分层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文辉

甘肃省文县城关鹄衣坝小学,甘肃陇南746400

摘要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学习任务群,强调要兼顾学生认知差异与阅读能力发展梯度。基于新课标"关注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的理念,本文提出"分层任务驱动"教学策略:通过对学生阅读基础、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的科学分层,构建"基础型-提升型-拓展型"三级任务体系,采用"任务导向-自主探究-互动评价-迁移应用"的实施路径,解决传统阅读任务"一刀切"、学生参与度不均衡、阅读深度不足等问题,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分层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正文


0引言

2022年语文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列为5-6年级必修内容,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梳理文本结构、理解作品特点。相较于单篇阅读,整本书阅读具有篇幅长、信息量大的特点,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任务同质化问题:统一布置"撰写读后感""绘制人物关系图"等任务,忽视学生阅读速度、理解深度等个体差异,导致能力较弱的学生因畏难情绪放弃阅读,中等生"读完即忘",优等生则因缺乏挑战性而丧失兴趣。"分层任务驱动"策略通过"分层设计"满足差异化需求,以"任务实践"推动深度阅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适宜的任务中获得发展。本文从分层标准、任务设计、实施路径、保障机制四个维度展开探讨。

1核心内涵与分层标准

"分层任务驱动""尊重差异、促进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科学分层匹配"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任务,形成"分层保障、任务驱动、发展为旨"的闭环系统。分层需避免主观性,从三个维度动态调整(每本书阅读后重新评估):1.1阅读基础:按识字量(85%以下/85%-95%/95%以上)、阅读速度(150/分钟以下/150-200/分钟/200/分钟以上)、长篇阅读经验划分。1.2思维水平:分为具象思维层(理解"谁做了什么")、关联思维层(理解"为何这样做")、批判思维层(评价"这样做是否合理")。1.3表达能力:分为口头表达层(清晰陈述内容)、基础书面层(撰写简单感受)、综合表达层(结合文本细节有条理地表达观点)。最终整合为"基础层、提升层、拓展层",为任务设计提供依据。

2任务设计策略

结合文本特质,按照"基础保障-能力进阶-创新拓展"原则设计三级任务链,围绕同一主题形成梯度递进:2.1基础层(读懂文本):任务具体明确,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信心。例如阅读《小王子》:1."人物+事件"结构梳理小王子访问6颗星球的经历;2.查询3个生字的读音与释义;3.3句话概括主要内容。阅读《城南旧事》:1.按章节绘制简单插图;2.摘抄5句描写老胡同的语句。2.2提升层(读深文本):引导学生关联思考,培养整合分析能力。例如阅读《草房子》:1.对比桑桑与杜小康"调皮行为"的差异(结合家庭背景);2.分析3处环境描写与人物情绪的关联;3.结合2个细节讨论"秦大奶奶为何愿意离开油麻地"。阅读《昆虫记》:1."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作者态度"三方面整理1种昆虫的资料(150字);2.结合1个实验说明作者的科学精神。2.3拓展层(读活文本):鼓励学生批判创新,实现文本超越。例如阅读《小王子》:1.结合生活实例谈对"用心观察"的理解(200字);2.续写小王子访问地球的故事(新增1个角色);3.结合文本细节辩论"小王子是否返回了自己的星球"。阅读《西游记》:1."三打白骨精"等情节辩证评价猪八戒的角色;2.设计分辨真假美猴王的新方案。

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分层任务驱动”的实施路径

任务设计后,需通过科学的实施路径确保其有效落地。若仅设计分层任务而不关注实施过程,易导致任务流于形式。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可采用“任务引领—自主探究—互动互评—总结迁移”四步实施路径,兼顾“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让分层任务真正发挥作用。

3.1第一步:任务引领——明确目标,降低迷茫

在整本书阅读开始前,如阅读《草房子》的第一课时,教师需向学生清晰说明分层任务。任务呈现方式应保护学生自尊心,避免直接指出“你是基础层,做这个任务”,而是以“选择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例如:“同学们,这次阅读《草房子》,老师准备了ABC三组任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选择一组完成,也可以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

同时,教师需对每组任务的目标和要求进行简单解读。A组任务(基础层)主要帮助学生理清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读完后能说出主要内容即可;B组任务(提升层)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细节,能说出自己的理解;C组任务(拓展层)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甚至自己创作,提出不一样的想法。此外,教师需说明任务可以调整,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觉得所选任务太简单或太难,可随时申请更换,确保任务适切。

3.2第二步:自主探究——独立阅读,完成任务

这一环节是“分层任务驱动”的核心。需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时间,可结合课上阅读与课下阅读。课上安排固定的整本书阅读时间,教师巡回指导;课下布置每日阅读任务,如每天读2个章节,完成对应任务的1小项。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而非监督者。对基础层学生,重点指导如何梳理信息,如圈出人物名字,记录相关事件;对提升层学生,引导如何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性格;对拓展层学生,启发如何深度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创作。指导过程中,教师需一对一交流,避免在全班面前点名指导某一层次学生,保护学生隐私。

3.3第三步:互动互评——分享交流,共同提升

自主阅读完成后,通过互动互评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成果得到展示和交流。采用小组交流与全班展示的形式:

小组交流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包含1-2名基础层、1-2名提升层、1名拓展层。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任务成果,如基础层分享人物关系梳理,提升层分享人物性格分析,拓展层分享个性化观点。其他学生可提问、补充,促进互学互助。

全班展示时,选择各层次学生的典型成果进行展示,优先选择进步大的学生成果。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评价,如评价基础层学生的章节插图是否体现章节内容,评价提升层学生的人物分析是否有更多细节支持,评价拓展层学生的续写故事是否贴近原著风格。

互评环节强调鼓励为主、建议为辅,通过互评,基础层学生能从提升层、拓展层学生的分享中获得启发,拓展层学生能从基础层学生的成果中看到文本的基础信息,避免忽略细节,实现各取所长、共同提升。

3.4第四步:总结迁移——梳理方法,应用实践

最后,教师需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将完成任务的过程转化为可迁移的阅读能力。例如,阅读《草房子》后,教师可提问:“完成A组任务的同学,你们用了什么方法理清故事?以后读其他小说,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能够将所学阅读方法应用到其他书籍的阅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4保障举措

教师需增强分层规划与指导水平,深入钻研文本确定分层切入点,通过“集体备课+案例研讨”打磨分层标准与任务细节、分析指导经验,做好“分层指导日志”记录以动态优化策略;运用多元过程性评价,从“阅读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进步幅度”三个维度展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不同考察重点,以“星级+评语”呈现结果,重点激励;挑选适配性阅读文本,低年级选图文结合短篇,高年级选有深度但易理解作品,避免过于抽象或情节简单的文本,确保各层次学生有合适任务切入点。

5结论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采用“分层任务驱动”策略,通过“动态分层”与“梯度任务”尊重个体差异,搭建能力提升阶梯,使不同水平学生分别克服畏难心理、深化文本理解、激发思维活力,解决“任务一刀切”问题。该策略融合“分层”“任务”“评价”“文本”,通过教师分层指导、多元评价及适配文本保障实施,以“任务引领—自主探究—互动互评—总结迁移”路径落实新课标要求,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深度阅读”,掌握可迁移阅读方法。“分层任务驱动”策略符合新课标理念,可操作性强,无需复杂资源,即可让阅读融入学生认知体系,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阅读习惯和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云霞.基于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落实双减要义[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教育理论与管理第二届“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论坛”论文集(二).河北省景县安陵镇苏老家小学;,2023:225-228.

[2]胡倩.基于双减视域的小学语文分层作业[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三).道县四马桥中心小学;,2023:365-368.

[3]刘静.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14):143-1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