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归去来兮辞》解《老子》十章助力教师教学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杜婷婷

丹江口市第一中学,湖北 丹江口 4427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各位教师朋友,在讲解《老子》十章内容时,很多同学可能会因道家思想的抽象性而感到理解困难。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学生们已学过的经典篇目,其蕴含的人生选择、生活态度与《老子》中的诸多思想有着奇妙的契合之处。若能以《归去来兮辞》为注解,将抽象的道家哲理与具体的文人生活实践相结合,既能唤醒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又能帮助他们更直观、深入地领会《老子》十章的精髓,让教学过程更为顺畅便捷。以下便是以《归去来兮辞》注解《老子》十章的具体内容,供各位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

流水辞云:在归去来处遇见道德真义

——用《归去来兮辞》注解《老子》十章

一、生存哲学:剥落尘衣,向泥土索求真谛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

当陶渊明掷下彭泽县令的官印,他并非逃向荒芜,而是扑向生命最本真的沃土。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拙”字如一枚古朴的印章,烙在《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扉页上:“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第12章)官场锦绣如五色乱目,俸禄珍馐似五味缠舌。他选择躬耕的生存方式,正是对老子“为腹不为目”的绝佳诠释。

瓶无储粟,却以豆苗清香果腹;

短褐穿结,反在晨露清风中触摸存在。

这生存的减法,直指第48章真谛:“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损去冠冕、损去虚名,直至生命如新犁的田垄,裸露出质朴的底色。

二、世间智慧:以柔水之姿,破刚强之局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归途中的陶渊明,是行走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他如一滴辞别青云的雨,落入田园的溪涧。

利万物:荷锄养稚子,如水流滋养稻禾;

处众人之所恶:甘居“草盛豆苗稀”的卑微,恰似水赴沟壑;

不争:拒斥官场倾轧,换得“门虽设而常关”的澄明之境。

这柔弱的智慧,在第十五章找到回响:

“豫兮若冬涉川…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第15章)

昔日在官场“若畏四邻”的谨慎,终化作东篱下的沉淀。当浊世喧嚣如暴雨击潭,他以静默守拙,待泥泓自沉——“徐清”的岂止是溪水?更是那颗倦鸟知还的心。

而辞官这一曲径,竟暗合第22章的至理:“曲则全,枉则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那顶抛弃的乌纱,原来是最重的冠冕;这方拾起的菊圃,反成精神的无冕王庭。

三、终极境界:纵身大化,与天地共呼吸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归隐的至高处,陶渊明与老子在星空下相遇。

当他写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道德经》第25章的天道如月出东山,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不加繁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木枯荣是大地呼吸,泉流叮咚是天道脉动。诗人锄下的每寸泥土,都在践行“道法自然”的宇宙律令。

此刻的田园,成了第80章“小国寡民”的乌托邦缩影:“农人告余以春及”——应和四时,如“甘其食,美其服”;“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自在往还,若“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而终极的豁达,在第81章绽放光华:“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他观书不求功名(为而不争),饮酒不为浇愁(利而不害)。当死亡如暮色漫过山脊,他含笑捧起第27章的明灯:“善行无辙迹”——生命终将如雪泥鸿爪消散,唯有乘化顺天的灵魂,能在春风中永恒轮回。

结语:归去来兮,永恒的复调

陶渊明用一具瘦骨、半亩荒园,为《道德经》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他的锄头叩响大地,是第15章“敦兮其若朴”的浑厚回音;

他的酒壶倾泻月光,映照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的澄澈之境;

而他“乐夫天命”的长啸,早已与第25章“道法自然”的天地节律共振千年。

归去来兮——复归于道

生存哲学:锄头下的大道(为腹不为目・第12章)

剥落浮华见本真

世间智慧:柔水破千钧(不争无尤・第8章)

守拙徐清浊自明

终极境界:乘化入星河(道法自然・第25章)

木欣欣处即天庭

当现代人在钢筋森林里迷失,陶渊明与老子的对话依然如清溪流淌:真正的归隐不在山林,而在每一次对本真的忠诚;永恒的自由,始于对天道的谦卑皈依。让我们循着这条归去来之路——以有涯之生,赴无涯之道。

希望上述内容能为各位教师讲解《老子》十章提供切实帮助,通过串联学生已学的《归去来兮辞》,降低学生理解道家思想的门槛,让课堂教学更高效、更具趣味性。若在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教学实际调整内容,也可结合具体学情灵活优化。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中华书局,2015.

[2]姚增战.老子与《道德经》[N].各界导报,具体发布时间暂未明确,可通过报纸存档进一步查证.

[3]九江市人民政府.归去来辞并序[EB/OL].(2024-03-21)[2025-09-19].https://www.jiujiang.gov.cn/zjjj/whjj/ldwf/201506/t20150611_1215507.html.

[4]佚名.老子:道与人生[EB/OL].[发布时间需补充,可至中国教育新闻网查询文章发布记录].[2025-09-19].文章原始链接待补充,需至中国教育新闻网精准定位原文获取.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