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课程设计;素养导向
正文
引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艺术技能培养任务,更肩负着美育、审美、创新等综合素养的培养责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多以课时为单位,内容零散、知识割裂,难以支撑学生深度学习与素养成长。大单元教学设计强调目标统整、内容关联、任务驱动和评价一体,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路径。近年来,随着“课程大单元”“项目式学习”等理念的推广,小学美术教学迎来了内容、方法和评价的系统性变革。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分析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策略与实践问题,旨在为一线教师和课程开发者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大单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素养内
大单元教学设计源于整体课程观和深度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科核心内容和素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度的综合发展,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追求。在小学美术领域,核心素养具体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与创新实践四大维度。大单元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美术知识与技能,更要通过艺术实践、情境体验和主题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多元表达,实现知行合一。理论上,大单元教学为课程整合、主题深耕和跨学科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有助于打破课时界限,实现学段目标衔接与素养递进。
二、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设计路径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科学设计小学美术大单元课程需遵循目标统整、内容重构、任务驱动与评价创新等基本路径。首先,明确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程目标,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与创新实践贯穿于单元始终,注重目标的分层与递进。其次,打破教材章节界限,围绕主题重组课程内容,精选具有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美术资源,构建“主题—任务—活动—评价”一体化单元结构。再次,设置情境化、综合性的艺术实践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材料体验、创意设计、合作探究等活动,将知识内化为能力与素养。最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过程表现、作品创意与个体成长,注重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推动评价结果在教学中的反哺与优化。
三、大单元教学实施中的实践创新
当前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呈现出多样化和创新化的发展趋势。教师不断尝试以“主题项目”“跨学科融合”“社区美育”为切入点,推动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文化的深度连接。例如,以“家乡印象”为主题的大单元课程,融合写生、手工、摄影和故事讲述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与体验家乡环境,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强化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归属。一些学校还尝试将美术与语文、科学等学科融合,如在“生态之美”“科技与艺术”大单元中,学生不仅要完成艺术作品,还需调研自然科学知识、撰写观察日记,锻炼了跨学科思维与综合表达能力。教学手段上,教师积极引入材料创新和信息技术,鼓励学生使用数字绘画、VR体验等现代工具,拓展艺术表现的可能性,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在课堂组织与管理上,教师身份逐渐转型为学习促进者和资源整合者,重视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与此同时,通过项目展评、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与自信表达的舞台,显著提升了美术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大单元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尽管大单元教学理念已在小学美术领域取得一定进展,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把握不深,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往往将核心素养简单化为美术技能或作品展示,缺乏对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与创新实践等综合素养的系统关注。单元目标的设定往往不够具体和递进,导致教学重难点不突出,素养目标难以有效分解到每一环节,影响整体教学成效。其次,课程内容的重组与任务设计缺乏科学性,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碎片化、讲解式教学,未能根据主题统整学习内容,缺乏真实、综合的艺术实践任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难以激发。再次,受限于课时安排及学科结构,小学美术课程时间有限,大单元的深入实施常常受到其他学科挤占,跨学科协作和资源整合面临实际障碍,影响大单元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同时,现行评价体系普遍以学生最终美术作品为依据,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思维变化及合作创新等多维指标,导致评价结果单一、育人功能弱化。尤其在乡村及薄弱学校,美术教育资源紧张、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课程实施环境有限,制约了大单元教学的均衡推进和优质落地。要破解这些瓶颈,应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与核心素养培训,推动高质量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学校管理与评价支持体系,发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美术教育,助力大单元教学模式在更大范围内落地生根,真正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和学生多元化成长。
五、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不仅回应了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也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大单元教学以目标统整、内容融合、任务驱动和多元评价为核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达、文化理解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实践过程中仍需关注目标分解的科学性、任务设计的创新性、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和评价方式的多元性,逐步完善大单元教学体系。未来应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元开放的美育生态。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由知识传授向素养提升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艺术素养养成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5,(12):51-53.
[2]欧阳冰彬.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探究——以“有趣的线造型”教学实践为例[J].教育界,2025,(14):113-115.
[3]张佳惠.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5,(06):94-96.
[4]舒亚群.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4,(34):141-143.
[5]李俊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4,(17):144-146.
[6]顾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分析[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六).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2023: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