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情境创设
正文
数学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的特点,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畏惧的心理,很难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核心素养理念给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的教知识,要重视学生思维、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情境创设就是达成此目的的重要途径,通过建构符合教学内容的鲜活场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以感知,可以探究的问题,学生在情境体验下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新高考背景下,试题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考查方式,提高应用能力。因此,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价值和策略做深层次探究是有现实意义的,这也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一、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一)突破认知障碍,提升知识内化效率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抽象性,新的知识往往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情境创设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入手,搭建起新旧知识衔接的桥梁,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嵌入到具体的情境载体上。通过情境中的具体现象、问题,学生可以很快联系到自己的经验,逐渐理解知识的本质,减少认知断层,降低理解的难度,实现知识的高效内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1]。
(二)激发探究意识,培养核心素养能力
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学生主动探究,深度思考。教学情境创设借助设定有挑战性和探寻性的问题或任务可以激起学生的猎奇之心和求知愿望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数学活动中去。学生在情境中探究时需要自己分析问题,提炼数学信息,应用知识得出结论。这个过程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2]。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生活情境创设,联结生活场景
生活情境创设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社会现象作为素材,把数学知识溶入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价值,认识知识内涵。该策略符合“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使其树立起“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的观念[3]。
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函数的概念”的教学中可以设置生活场景:“有一单车公司推出两种计费方式,方式一,每小时2元,不满1小时按1小时计费。方式二,每月收取20元会费,每小时1元,不满1小时按1小时计费。若小明每个月使用共享单车的时间是x小时(x是非负实数),分别写出两种计费方式下,小明每个月应付的费用y与x之间的关系。”该情境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共享单车的消费场景,可以迅速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学生在分析计费规则、在撰写费用关系时,自然就会接触“变量对应关系”,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提炼函数的本质定义,让学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且学生在创建费用关系的时候,加强了数学建模、数学抽象的能力,达成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的深度结合。
(二)问题链情境创设,设计递进问题
问题链情境创设就是以围绕教学目标所设计出来的、具有一定逻辑联系的问题链作为主要的创设内容,用“基础问题—进阶问题—拓展问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推动学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问题链的设计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前一个问题解决为后面问题探究铺平道路,环环相扣,形成思维路径。在问题链推动之下,学生要不断运用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能力剖析问题、得出结论,能够夯实知识细节,也培养起思维的连续性和深刻性,契合核心素养里“深度思维能力”的培育需求。
例如,在人教A版高中数学“立体图形的直观图”教学时,可以设计问题链情境:我们在纸上画长方体的时候,怎么样可以让画出的图形看起来有立体感?与实际的长方体相比,绘制出来的图形边长、角度上有什么区别呢?试着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一个长4cm、宽3cm、高2cm的长方体直观图,在画的时候需要遵守什么规则呢?如果把长方体改为正五棱柱,那么绘制它的直观图的时候,底面正五边形的画法和长方体底面长方形的画法有什么不同?根据以上绘制过程,总结出斜二测画法绘制立体图形直观图的基本步骤。”该问题链通过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绘制”,第一个问题激活学生对立体图形直观图的直接感受。第二问题引导学生画一个长方体的直观图初步认识画法规则。第三问题对比正五棱柱和长方体的直观图画法的异同点理解画法。第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小结斜二测画法过程。学生在解决一道道问题时,不但掌握了解直观图画法,锻炼了直观想象,也锻炼了逻辑推理,做到思维的纵深发展。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想有序地完成既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是连接数学知识、学生认知和生活实际的纽带,它的主要价值就是解决认知上的障碍,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给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支持。生活情境与问题链情境两种方式,分别从“知识与生活链接”“思维深度引导”角度出发,依据教学内容给出具体的实施途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的调整情境创设的方式,改善教学的过程。未来可以结合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等理念拓展情境创设的形式,给数学教学带来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探究[J].智力,2025,(21):130-133.
[2]许开清.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5,(09):94-96.
[3]王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22):6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