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费淼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小组互动与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认知水平与社会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养成的重要时期,音乐课堂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任务,更在合作学习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从小学音乐课堂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梳理了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目标设定、教学策略、课堂组织、评价方式和师资发展等方面探讨合作学习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感,促进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艺术表现力,但同时也受到教师组织能力、课堂时间分配、评价方式单一等因素的制约。结论认为,未来小学音乐课堂应更加重视合作学习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结合信息技术与多元化评价,推动音乐教育向素质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正文


引言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和学生模仿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缺乏自主性与参与感,学习多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表层掌握上,忽视了合作精神、创造能力以及情感体验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理念逐渐融入学科教学,音乐课堂的功能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合作学习被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它强调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工、互动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实践表明,合作学习能够在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在设计与实施中缺乏系统思路,课堂管理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合作学习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合作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音乐学习具有情境性和体验性,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小组互动中积极参与演唱、表演和创作,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其次,它有助于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通过小组讨论与角色分工,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概念和表现方法,提升演唱、演奏和节奏感知的能力。再次,它能够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交流、协调与配合,这不仅有助于课堂学习的完成,更对其未来的社会交往与团队合作能力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小学音乐课堂作为美育的重要场域,在合作学习的推动下,能够实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现状与问题

尽管合作学习在理论与实践上已被广泛认可,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理念转变不足。部分教师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跟随”的模式,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停留在形式层面,未能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其次,课堂组织不够科学。由于时间限制和学生差异,教师在小组划分、任务设计和合作过程的引导上缺乏有效方法,导致部分学生积极参与,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第三,合作任务设计不够合理。部分作业或课堂任务缺乏层次性和挑战性,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容易出现流于形式、缺乏深度思考的问题。第四,评价方式单一。多数音乐课堂仍以结果评价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思维过程,削弱了合作学习的激励作用。第五,教师专业能力不足。部分音乐教师在合作学习的组织与指导方面经验有限,缺乏跨学科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这些问题制约了合作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实施,需要在未来实践中加以改进。

三、小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目标设定与原则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合作学习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合作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让他们在合唱、合奏和表演中学会运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二是通过小组互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和合理分工;三是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分析和讨论中形成独立的音乐理解与审美判断。

四、小学音乐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路径探索

在实践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合作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展开。第一,合理分组与角色分工。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将小组成员进行均衡搭配,确保小组内有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并在小组中设立不同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表演者等,让每位学生都能承担任务,发挥作用。第二,任务设计突出探究性与实践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合作创作歌词、编排舞蹈动作、改编歌曲等,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挥创造力。第三,加强过程指导与监控。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布置任务,更要适时观察与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矛盾与困难,保障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第四,注重多元化展示与评价。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

在一些学校的探索实践中,合作学习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学习合唱作品时,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不同声部的练习与表演,学生在合作中不仅掌握了合唱技巧,还体验了音乐的和声美。在另一堂器乐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首乐曲的演奏,每组学生需分工演奏不同乐器,并共同完成节奏协调与旋律衔接。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升了节奏感与协调能力。在创编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合作改编歌词并配合舞蹈表演,学生在创作与展示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创造力。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中合作学习的实践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合作学习能够在音乐课堂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技能、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在知识、能力与情感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合作学习的实施仍面临理念更新不足、课堂组织不科学、任务设计不合理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教师培训、资源整合和制度保障予以改进。未来,小学音乐课堂应在合作学习中更多地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与形式;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与成长;应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使其具备更高的合作学习组织与指导能力。唯有如此,合作学习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发挥最大效益,推动音乐教育在“双减”与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适应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灿灿.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唱游教学[J].华夏教师,2025,(21):117-119.

[2]张洪霞,冷佳和.数字时代小学音乐微课开发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5,41(06):65-71.

[3]周盈鑫.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在小学音乐历史文化教育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5,(11):147-14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