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金婷婷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在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巩固与能力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于强调机械训练,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本文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从问题解决、数学思维、数学运算、数学应用与数学表达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改进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知识迁移与实际应用能力,并促进全面素养的形成。文章提出在作业设计中应遵循目标导向性、层次性、趣味性与开放性原则,结合生活情境与信息化手段,推动作业从单一训练走向综合实践。结论认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还能推动教师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转型,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素质教育;数学思维

正文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肩负着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任务,更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责任。随着课程标准对“数学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教育界逐渐认识到单纯依赖题海战术与机械训练的传统作业模式难以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作业多注重重复计算和程序模仿,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知识,但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此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成为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环节,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迁移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设计研究,不仅有助于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还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育走向更加科学化与人性化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作业功能定位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等方面。这些素养的形成不仅依赖课堂教学的引导,还需要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加以巩固与延伸。小学阶段的数学作业既要承担知识点复习与技能训练的功能,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和锻炼思维品质方面发挥作用。因此,作业功能的定位应从单纯的知识巩固拓展为“知识—能力—素养”三维一体的综合育人目标。作业不仅是检测与反馈的工具,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反思学习和创新学习的重要载体。

二、传统小学数学作业的弊端与改革必要性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过度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问题,教师常常以作业量的多少作为学生努力程度的衡量标准,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而学习兴趣下降。传统作业题目往往集中在课本例题的变式和大量计算训练上,缺乏开放性与探究性,不利于学生形成灵活的数学思维。此外,评价方式单一,过度依赖分数与对错的判断,而忽视了过程中的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模式难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削弱。因此,改革作业设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作业功能定位,才能使其真正服务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要使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其一,目标导向性。作业设计必须紧扣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既要巩固知识技能,又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与建模能力。其二,层次性。作业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任务,既保证基础,又照顾拔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其三,趣味性。作业应结合生活实际与游戏元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愉悦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其四,开放性。作业不应局限于唯一答案,而应提供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与创造性表达。其五,实践性。作业应当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例如通过测量、调查、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原则的落实能够使作业从“负担”转变为“助力”。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与实践探索

在具体实践中,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应注重情境创设与综合应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情境设计作业,如以超市购物、公交出行、家庭收支等真实问题为素材,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将多个知识点整合在综合性任务中,使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推理与建模能力。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与自我反思的方式完成作业,从而增强作业的互动性与探究性。在信息化背景下,还可以利用学习平台和智能作业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作业推送与即时反馈,既减轻教师批改压力,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此外,评价方式应突破单一的分数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帮助他们在反思中改进学习策略。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

五、案例分析与实施成效反思

在某小学的作业改革实验中,教师尝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日常作业设计。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时,教师设计了“家庭晚餐预算”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市场价格进行合理的分数计算与预算安排,并用表格记录与说明。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安排学生以班级兴趣调查为主题,设计问卷并统计结果,再通过图表展示与分析。这类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与统计分析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处理与表达能力。在实践成效上,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合作探究的能力明显提升,学习成果的应用性与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然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在设计过程中缺乏系统思路,作业仍停留在知识训练层面;部分学生对开放性作业的适应度不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因此,今后的改革应更加注重教师的培训与指导,逐步完善作业设计的操作性与可持续性。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革新,更是实现素质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科学的原则指导与实践策略探索,作业可以由单纯的知识训练转变为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探究能力与提升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生活化、趣味化和信息化的作业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数学素养。然而,这一模式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教师理念更新不足、操作经验欠缺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未来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深化家校协同合作,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不断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推动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助力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庆炜.基于游戏化视角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文理导航(下旬),2025,(07):10-12.

[2]黄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5,(20):50-52.

[3]欧阳伯祥.变出精彩——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重组和优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5,41(07):33-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