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教学管理精细化实施路径与效能提升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教学管理;精细化;实施路径;效能提升
正文
引言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提出推动小学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教学管理作为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需从传统的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通过对教学过程、资源配置、师生互动等环节的精准调控,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支撑。当前,部分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目标模糊、流程松散、评价单一等问题,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因此,研究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学管理精细化的实施路径,对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逻辑,构建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框架,为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思路。
一、构建素养导向的精细化目标体系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管理需以清晰、具体的目标为引领,通过目标的分层细化确保素养培养落地。
一是分解核心素养目标至教学各环节。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及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将抽象的素养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和课时目标。例如,将“科学探究素养”分解为低年级的“观察与提问能力”、中年级的“实验操作能力”、高年级的“分析与结论能力”,并明确各阶段的教学重点与评价标准,使教师清晰把握素养培养的梯度与方向。
二是建立“教学-管理-评价”目标联动机制。将核心素养目标融入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堂实施、课后辅导等管理环节,形成“目标-行动-反馈”的闭环。通过精细化的目标分解,确保教学管理的每一项举措都指向素养培育,避免管理与教学目标脱节,为后续效能提升奠定基础。
二、优化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控
教学过程是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需通过精细化管控实现教学各环节的协同高效。
一是课程实施的精细化设计。结合核心素养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增加素养导向的拓展内容,如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究活动等。同时,细化教学流程管理,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制定具体规范:备课需明确“素养发展点”,上课需设计“情境化任务”,作业需体现“分层与探究性”,辅导需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环节都服务于素养培养。
二是教学资源的精细化配置。建立校本资源库,分类整合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教材、案例、工具等资源,便于教师快速获取;合理调配师资、场地、设备等资源,优先保障素养导向的教学活动(如实验室使用、户外实践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与动态更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强化教师队伍的精细化培育
教师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施者,其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管理效能,需通过精细化培育提升教师的素养导向教学能力。
一是分层制定教师发展计划。根据教师教龄、能力差异,设计“新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阶梯式培养方案:新教师侧重核心素养理念与基础教学技能培训;骨干教师侧重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调控能力提升;名师侧重跨学科整合与教学研究能力培养。通过精准培训,确保教师能力与素养培养要求匹配。
二是开展精细化教研活动。以“素养落地”为主题,建立“问题导向-集体研讨-实践改进”的教研流程:聚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难点(如“如何在语文课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组织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案例分析等活动;通过“微课题”研究推动教师将素养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形成“研-教-改”的良性循环。
四、完善学生发展的精细化支持体系
核心素养培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管理需构建精细化的支持体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一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通过记录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品格养成等方面的表现,动态追踪其核心素养发展轨迹。档案袋内容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样本、实践成果、自我评价等,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的依据,也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
二是实施分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水平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分层任务(如基础型、提升型、挑战型),课后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式”辅导,重点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基础素养提升和优秀学生的潜能发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进步。
五、健全素养导向的精细化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是提升教学管理效能的关键,需构建与核心素养匹配的精细化评价体系。
一是多元化评价内容与方式。突破“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将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如合作、探究、创新)、品格养成(如责任、诚信)等纳入评价范围;采用过程性评价(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与终结性评价(项目成果、素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状况。
二是完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建立“评价-诊断-改进”的闭环:通过精细化的数据分析,诊断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某年级“科学探究素养”达标率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资源配置或教师培训方向;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形成育人合力,推动教学管理持续优化。
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教学管理精细化,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清晰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管控、培育专业教师队伍、完善学生支持体系、健全评价机制,能够使教学管理更精准地服务于素养培育目标,提升教学效能。未来,小学需持续深化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理解,在实践中不断细化管理举措,实现“精细管理”与“素养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01).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成尚荣.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
[4]吴刚平.教学管理的现代转向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