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与任务群教学的融合机制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杨冬如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200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与任务群教学的融合机制。通过对二者内涵、特点及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探讨如何在大单元视域下实现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研究发现,这种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本文提出了具体的融合策略与实施路径,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其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合理运用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构建更具活力与深度的语文课堂,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情境教学法;任务群教学;融合机制

正文

引言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而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以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视角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情境教学法和任务群教学作为两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分别在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和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将这两种方法有机融合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一融合机制,以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和思考,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情境教学法在大单元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意图。此外,情境教学法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任务群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任务群教学的理念与架构

任务群教学作为依课标而生的新型模式,为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带来革新。它以任务为引领,把关联学习内容归整为系列任务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依据单元主题与目标精心规划不同层级任务:基础感知类夯实根基,帮学生初识文本;理解分析型深挖内涵,促思维进阶;应用拓展型则鼓励迁移创新。借由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开启自主探究之旅,积极动手实践。此过程凸显知识综合运用,全方位培育能力。从字词积累到篇章感悟,再到创意表达,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在语文天地里稳步成长,实现素养提升与能力发展的双赢。

(二)任务群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设计任务群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标明确性原则,即每个任务都应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展开;二是层次递进性原则,即任务难度应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三是趣味性原则,即任务形式要多样有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四是开放性原则,即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供多种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具体方法包括设置问题情境、开展小组讨论、组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知识和技能。

三、情境教学法与任务群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索

(一)以情境为载体的任务设计

将情境元素巧妙融入任务设计,是实现高效学习与深度理解融合的关键密钥。教师若能依据课文内容精心创设贴合的情境背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学习任务,往往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以古诗词学习为例,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悠扬婉转的古典音乐,那如泣如诉的旋律能瞬间将学生带入古雅的氛围之中。接着,展示一幅与诗意丝丝入扣的水墨画,画中或青山绿水、或落日孤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词所描绘的景象。随后,让学生扮演诗人角色朗诵诗句并解释含义。在这样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背诵文字,而是仿佛穿越时空,与诗人同喜同悲。

这种设计妙处颇多。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改变了传统诗词学习枯燥乏味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和文化内涵。通过音乐、画面和角色扮演的多重刺激,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和美学价值,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让知识入脑入心。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情境创设

在语文教学中,反向利用任务驱动情境创设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例,教师先明确核心任务——“我是小记者”。此任务具有鲜明的角色代入感与实践导向性。学生需走出课堂,采访身边同学或老师对特定事件的见解与经历。他们要设计采访提纲、组织提问逻辑,这本身就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初步锻炼。而在真实的采访互动里,学生倾听他人讲述,捕捉关键信息,记录精彩瞬间,将所学的记叙文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知识自然融入其中。采访结束后整理成文稿并交流分享,又促使他们反思完善作品。整个过程中,学生于真实情境里运用知识完成写作任务,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性,还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时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综合素养发展的有机统一,为语文教学注入新活力。

四、融合机制的实践案例分析

以某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阅读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了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一个短视频片段,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情境。接着,教师布置了一系列由易到难的任务:第一项任务是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第二项任务是阅读课文中的相关文章,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的语句并分析其特点;第三项任务是分组讨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并准备一份倡议书;最后一项任务是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并撰写游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境与任务相互交织、相辅相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与任务群教学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具有天然的互补性。通过合理的融合机制设计,可以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创造出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融合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同时,学校也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共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则宁.巧设情境教学法:任务导向下策略单元的教学探索——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J].教育界,2025,(13):113-115.

[2]何秀娟.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5,(21):77-79.

[3]拉毛草.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作家天地,2025,(18):55-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