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舞共融,童心舞动: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探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郭小燕

山西省永和县城关第二小学,山西 临汾 041400

摘要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及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但以往局限于音乐理论讲解的教学活动明显无法凸显其作用,而舞蹈与音乐的巧妙融合则能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舞蹈体验中深入理解音乐。为此,本文也就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为学生打造优质音乐课堂。


关键词

小学音乐;舞蹈;融合教学

正文


引言

新课标中有明确指出,要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时,以音乐为主体,有机融入舞蹈、戏剧等内容。音乐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课程,也是近年来小学生学习必修课,该课程属于综合性艺术,表达不仅依赖于听觉,肢体动作同样也能传递情感,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可以在教学期间将舞蹈与音乐巧妙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乐舞共融、童心舞动的音乐教学课堂,而学生不仅能因此获得趣味、生动的学习体验,还能更好地发展自身音乐素养及艺术表达能力,借此真正凸显音乐学科育人价值。但是,究竟要如何将小学音乐与舞蹈教学有效融合呢?对于此,笔者也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意义

音乐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及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发展也起着良好的促进效果。可是,以往侧重于教师音乐理论讲解的填鸭式教学明显无法达成这一目标。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则有所不同,其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革新,学生还能在舞蹈演绎过程中更为深刻的理解音乐语言,同时有效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及意境,借此有效激活学生情感共鸣及音乐理解。此外,小学音乐与舞蹈的有效融合,还能让学生在舞蹈过程中发展自身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及其对于节奏的感知力,这样就能促使学生艺术素养及表现力得以提升。由此可见,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价值不仅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舞蹈与音乐的深度融合中获得较为深刻的艺术体验,借此有效促进学生艺术素养发展,以便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策略

(一)树立融合意识,立足教学内容需求融合点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小学音乐教师自身教学理念会直接影响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期间应树立起融合意识,并且立足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寻求音乐与舞蹈的融合点,这样才能真正推进融合教学,有效促进学生在融合实践中得以发展[1]。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与舞蹈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优化学生视听审美体验,还能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以便实现身心与音乐共鸣。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准确意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紧密联系,精心分析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寻求舞蹈融合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舞蹈视角出发品鉴音乐,以此增进学生音乐感知。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这一歌曲不仅旋律十分优美,还涉及到了傣族孔雀舞基本手位及动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可将“傣族孔雀舞”作为音乐与舞蹈融合点,课堂上要求学生跟随音乐旋律变化摆动双臂,展现出孔雀的轻快步伐及翩翩姿态,这样学生就能在舞蹈体验中对音乐旋律及美感形成有效认知,从而切实提升融合教学效果。

(二)以舞蹈引入新课,丰富视觉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属于较为重要的一环,直接关乎学生听课状态及其对于音乐的探索欲望。导入成功与否从某些方面而言与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呈正比关系,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优化音乐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发展。而音乐与舞蹈的融合则优化新课导入,教师可以直接在音乐课导入环节为学生引入舞蹈,毕竟小学生对于新奇的舞蹈抱有极大的兴趣,教师若能借由配乐舞蹈作为新课导入,就能丰富学生视觉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从而真正凸显导入价值。以《野蜂飞舞》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即可“变身”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蜜蜂”,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室舞蹈引入下对今天的新课产生兴趣与期待,从而有效驱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学习及探究中,切实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升融合教学效果

音乐与舞蹈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融合教学意识,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融合教学效果。常言道:“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2]”由此可见,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而教师要想真正助力音乐与舞蹈融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巧妙创设情境,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融合教学效果。以《杜鹃圆舞曲》为例,教师在融合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歌曲,然后再要求学生跟随着视频及音频自行设计舞蹈动作,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杜鹃跳跃、飞行、盘旋的姿态,然后以此引导学生创编舞蹈动作,这样就能为学生营造出较为良好的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环境,以此更好地推进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动性,有效助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

(四)音乐与舞蹈表演融合,深化情感体验

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不仅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革新,也是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将音乐与舞蹈融合时,教师还可以将音乐与舞蹈表演有效融合在一起,这不仅能丰富音乐教学课堂,助力音乐与舞蹈巧妙融合,还能提升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对音乐作品形成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增进学生音乐情感认知。以《新疆之春》为例,这一作品为小提琴独奏乐曲,该作品充满了热情及欢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新疆魅力春天的热爱及赞美之情,教师若直接讲解学生很难形成有效认知。此时,教师即可借由舞蹈表演的融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在音乐听赏结束之后,模仿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舞步,如欢快的转圈、轻盈的手臂动作等,借由这些舞蹈动作表演展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这样学生就能在舞蹈表演体验中对作品情感及中心思想形成有效认知,切实提升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效果。

(五)创编身体语言,深化学生律动体验

音乐教学不仅追求艺术性,同时也十分关注学生体验。音乐与舞蹈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两者均可谓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媒介,只不过音乐是借由声音传递情感,而舞蹈则是以身体动作呈现情感与意境,两者之间可谓是相辅相成。小学音乐教师若能将教学与舞蹈融合在一起,不仅能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还能让学生在身体律动中切身体验音乐律动,借此增进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3]。为此,小学音乐与舞蹈融合教学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编身体语言的机会,即在音乐课堂上围绕音乐作品旋律、节奏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动作,如伸手臂、伸展腿、摆臀、扭头等,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创编能力及想象力,还需学生对音乐作品形成有效认知及理解才能实现,最后再借由律动体验进一步强化学生音乐理解,以此切实提升音乐教学实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与舞蹈本就是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之间可谓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此,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在开展时,教师应准确认识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意义,通过两者的巧妙融合创新音乐教学课堂,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舞蹈律动及体验中对音乐形成深入感知及理解,从而切实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有效助力学生艺术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宜芯.小学音乐与舞蹈社团有机结合的价值研究[J].北方音乐,2020,(14):173-174.

[2]姚雨晴.融入舞蹈,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精彩[J].北方音乐,2020,(09):211-212.

[3]肖艳.小学音乐课堂中舞蹈教学的融合[J].黄河之声,2020,(03):1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