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案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张瑞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中学 辽宁省大连市 116200

摘要

新课改不断深入以后,课程改革从重知识轻能力逐渐朝着重视学生素养的方向转变。高中生物是一门比较基础而且理论性比较强的理科课程,存在诸如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教材内容脱离生活实际等诸多难题。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正在变成优化生物课堂吸引力和实用性的一大助力。


关键词

生活化案例;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教学实效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知识抽象、脱离现实的现象,致使学生出现“学而无用”等认知偏差。为提升课堂现实关照力,生活化案例教学逐渐出现在教师视野之中。所谓生活化案例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在日常生活、新闻、社会现象或学生日常经验中寻找与课程知识点相契合的情景或者事件,并将之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

一、生活化案例的教学价值分析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会主动地探究,哪怕在该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当与学生的平时生活紧密关联时,学习的门槛被有效降低,学生自然产生亲近感及探究欲,进而自动投入其中,此外生活化案例所展现出来的问题通常具有某种复杂性和开放,这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驱动他们开始动脑思索并且深入研究。在真实问题情景里体验到生物知识的实际运用之处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热情便明显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活动营造出优良的开端。

(二)强化知识理解

生活化的案例把抽象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场景里,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内化。比起单方面的讲述,这样的讲授方式能给予学生更为直接、具体的材料去学习。他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情况推理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框架[1]。通过分析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现象或者问题,学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跟自身的经验联系起来,使得认知既深刻又准确,并且这种形式促使学生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当中,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学习更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二、生活化案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案例导入,激发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中,以生活化案例开展课程导入,是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课堂初始阶段就应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境或者问题,是重要的切入点。这样的导入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营造一种真实而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环境之中,对于即将开始的新知识产生一种好奇与期待的感觉并且在此过程里起到了引导作用,为整节课所要展开的框架搭建一个逻辑的起点,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大概的认知结构。

例如,高中生物人教版《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课,教师可以将导入设计成这样——教师提出: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呼吸,人为什么不能?这样的导入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鱼细胞的外部环境是怎样的,从而引导学生产生一些疑问或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此时教师引入细胞膜的透过性以及细胞外液的组成等知识,学生在具体生活问题的推动下理解细胞所生存的环境影响其生理功能的性质。该案例导入使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案例贯穿,推动建构

高中生物课上,把生活化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益于推动学生持续建构知识把案例当作教学主线,把知识融入情境之中,就会产生前后联系、相互呼应的学习路径。依靠持续回溯和探究案例中的问题情境,学生在不断探索和思索中,慢慢建构起知识体系,形成系统认知。这种案例贯穿的方法能加强课堂的连贯性与整体感,防止教学内容出现碎片化状况,助力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有效融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动态的情境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加深知识的深度和层次,进而做到“以用促学”“以思促学”,从而增进生物教学的整体质量,改良教学的育人效果。

例如,高中生物人教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师用一个贴近生活的案例,“为什么家里的植物总是朝着光的方向生长?”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围绕这个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生活中植物向光生长现象的观察,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随后教师结合案例一步步讲解了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通过实验的设计分析,让学生更加了解植物生长素如何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贯穿式教学不仅使得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更加有系统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和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变得更加全面。

(三)案例拓展,提升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时,通过案例拓展这一策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通过课堂上一些生活化案例来延伸教学活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在更广大的社会、环境以及科学技术等多个维度的范围内进行应用,可以帮助他们发展更为全面的生命观和科学素养[2]。而这种拓展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在面对真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时,学会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去分析其中存在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并由此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保护环境方面的认识水平。它不仅超出了课堂内有限的信息范围,还积极地促使学生从旁自主自发性地开展探索学习的过程。

例如,高中生物人教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教师结合当地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农药使用对生态能量流动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调查和讨论,学生意识到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威胁,提高环保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可持续农业方式减少生态破坏,使能量得到充分地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此类案例拓展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论:生活化案例在高中生物教学里应用的时候,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知识掌握程度也得到了提高,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往后推进教育信息化并更新教学理念,生活化案例会变得更多样化,凭借大数据,虚拟现实这些技术达成更为沉浸且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在此之中,教师发展以及教学资源获取也会成为促进生活化案例应用进一步加强的关键因素,经过不断改善案例规划并应用于课堂教学,高中生物课堂会越发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培育出具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国民,从而为达成素质教育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增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22,000(009):70-70.

[2] 黄艳艳.简析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文理导航,2021(20):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