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装配化建造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系统开发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吴延飞1 赵伟2 王建春3

130424199107050319 41282419851110061X

摘要

为解决装配化建造中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追溯难、信息不连贯等问题,围绕质量追溯系统开发展开研究。首先分析预制构件全生命周期质量影响因素,明确系统功能需求与性能指标,梳理数据编码、信息采集等关键技术;进而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数据模型,开发多技术融合的信息采集传输模块,完成系统平台功能设计与集成。该系统可实现预制构件从生产、运输到安装的全流程质量信息可追溯,为装配化建造质量管控提供高效工具,推动预制构件质量追溯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关键词

装配化建造;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系统;全生命周期;数据模型;信息采集

正文


0 引言

随着装配化建造模式的快速发展,混凝土预制构件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决定建筑整体安全与耐久性。但当前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环节存在信息割裂,质量问题溯源难、责任界定模糊等痛点,传统人工记录方式已无法满足精细化质量管控需求。质量追溯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路径,然而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环节信息管理,缺乏覆盖构件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追溯方案,且在数据标准化、多源信息集成等方面仍有不足。基于此,围绕面向装配化建造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系统开发展开研究,旨在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的质量追溯体系,为装配化建造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1 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系统的基础理论与需求分析

1.1 装配化建造中预制构件的全生命周期质量影响因素

从预制构件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梳理质量影响因素,涵盖生产、运输、存储、安装四大阶段。生产阶段,原材料(水泥、砂石、钢筋)的质量规格、配合比准确性,以及浇筑、养护的工艺参数(温度、湿度、养护时长)直接影响构件强度与耐久性;模具精度、钢筋绑扎间距等生产细节也会导致尺寸偏差或结构缺陷。运输阶段,装卸方式、固定措施是否规范,运输路线的颠簸程度与环境温湿度变化,易造成构件边角损坏或性能劣化。存储阶段,堆放层数、支撑点设置不当会引发构件变形,长期露天存放还会受风雨侵蚀影响质量。安装阶段,吊装精度、连接节点施工工艺及与其他构件的适配性,将决定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各环节因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质量追溯需覆盖的核心内容。

1.2 质量追溯系统的核心功能需求与性能指标设计

结合装配化建造实际需求,明确系统核心功能与性能标准。核心功能需求包括:全流程信息记录,支持生产、运输、安装等环节数据的实时录入与关联;精准追溯查询,可通过构件唯一标识(如二维码、RFID)快速调取各环节质量数据、责任人及检测报告;异常预警,当关键质量指标(如强度检测值、尺寸偏差)超出阈值时自动提醒;数据统计分析,生成质量趋势报表与环节缺陷率分析,辅助管理决策。性能指标方面,响应速度需满足单条追溯信息查询耗时≤1秒,数据存储容量支持至少10万条构件全生命周期信息的长期保存;系统兼容性需适配PC端与移动端操作,同时支持与生产管理、施工管理等外部平台的数据交互,确保信息流转高效顺畅[1]

1.3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数据编码、信息采集、平台架构等)

明确支撑系统开发的三大关键技术方向。数据编码技术采用“分类编码+唯一标识”组合方案,先按构件类型(墙板、梁柱、楼板等)、规格尺寸进行分类编码,再为每个构件分配唯一的二维码或RFID电子标签,确保编码兼具分类管理与个体追溯功能,同时满足跨环节数据关联的一致性。信息采集技术融合多手段,生产环节通过传感器自动采集养护温湿度、搅拌参数等数据,人工辅助录入原材料检测报告;运输与安装环节利用移动端APP扫码记录位置、责任人及现场检测数据,实现“自动+手动”协同采集,保证数据全面性。平台架构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结合云存储技术搭建分布式数据管理平台,前端实现轻量化操作界面,后端构建数据处理与业务逻辑层,确保系统稳定性、可扩展性及多终端访问需求。 

2 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预制构件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数据模型构建

以预制构件全生命周期(生产、运输、安装、运维)为核心,构建多维度质量追溯数据模型。梳理各环节关键质量信息,生产阶段涵盖原材料参数、浇筑工艺、养护记录等;运输阶段包含物流信息、存储环境、损伤检测数据;安装及运维阶段则纳入安装精度、验收结果、后期检修记录。采用标准化数据编码规则,为每个构件分配唯一身份标识,关联各环节数据节点;通过实体 - 关系模型(E - R 模型)明确数据间关联逻辑,确保信息连贯可追溯。同时,针对预制构件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数据特性,设计包含格式校验、逻辑校验、冗余校验的多维度数据校验规则,同步建立实时更新与定期审核相结合的数据更新机制,从源头规避数据缺失、错误、滞后等问题,切实保障数据完整性与时效性,为系统后续的信息采集整合、安全存储管理及高效查询调用提供规范、可靠的结构化数据支撑[2]

2.2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质量信息采集与传输模块开发

融合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移动终端等技术,开发一体化信息采集与传输模块。生产环节部署RFID标签与智能传感器,自动采集构件生产参数、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同步上传至系统;运输环节通过GPS定位与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构件运输轨迹与环境条件,异常情况自动预警。开发移动端采集APP,支持施工人员通过扫码快速录入安装验收数据、上传现场图片。搭建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通道,综合采用5G/4G无线网络与边缘计算技术,构建实时上传+本地缓存备份的双模式传输机制,有效规避网络波动影响,确保多源质量信息高效、安全地传输至系统平台。

2.3 质量追溯系统平台的功能设计与集成实现

按照“便捷操作、全面管控”原则,完成系统平台功能设计与集成。核心功能包括构件溯源查询,用户输入构件唯一编码即可查看全生命周期质量信息;质量预警管理,通过预设阈值自动识别异常数据并推送预警信息;统计分析模块,生成生产合格率、运输损耗率等报表辅助决策;权限管理功能,为不同角色(生产人员、监理、管理人员)分配差异化操作权限。采用B/S架构开发系统平台,整合数据模型与信息采集传输模块,优化界面交互设计,确保平台运行稳定、操作便捷,实现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的数字化、一体化管理[3]

3 结语

本研究围绕面向装配化建造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追溯系统开发,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数据模型,开发了多技术融合的信息采集传输模块,完成了系统平台的功能设计与集成实现。该系统有效解决了预制构件各环节信息割裂、追溯难的问题,为装配化建造质量管控提供了数字化工具,助力质量追溯效率与精准度提升。受研究条件限制,系统在复杂施工场景下的信息采集适配性、海量数据长期存储与分析效率等方面仍有优化空间。未来可结合区块链技术增强数据安全性,融入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质量风险智能预测,进一步拓展系统在大型装配化项目及跨企业协同中的应用,推动预制构件质量追溯向更高阶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或,吴雨君,吕胜利.法国预制混凝土技术发展历程[J].建设科技, 2021.

[2]邓海旺.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质量风险评价研究[J].[2025-09-06].

[3]李琰,潘峰,邱迪,.预制构件制作质量监控方法及系统:CN 201710060802[P][2025-09-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