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工程施工与精装修交叉作业的协调管理模式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班修权1 王建春2 毕陈3

412326199110065112 142325199105130037

摘要

暖通工程施工与精装修交叉作业是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其协调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与成本控制。针对二者交叉作业中存在的工序重叠、空间占用、技术衔接等冲突问题,需明确工序衔接关系与作业界面划分,剖析冲突核心成因及协调管理对工程目标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围绕工序优先、空间统筹等原则,构建包含前期规划、过程管控、验收衔接的全流程协调管理体系,并探索BIM技术、信息化平台等工具的应用路径,形成科学高效的协调管理模式。研究旨在为提升暖通与精装修交叉作业的协同效率、保障工程整体建设效益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暖通工程;精装修;交叉作业;协调管理模式;工序衔接;全流程管理;BIM技术;信息化平台

正文


0 引言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暖通工程作为保障室内环境舒适的核心系统,其施工需与精装修在有限空间、同一工期内同步推进,交叉作业成为工程实施的必然场景。然而,二者在工序衔接、空间占用、技术配合等方面易产生冲突,如暖通管道安装与吊顶装修的工序重叠、设备布置与装修造型的空间矛盾,若缺乏有效协调,将导致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甚至工程质量隐患。因此,开展暖通施工与精装修交叉作业的协调管理研究至关重要。通过明确协同逻辑、剖析冲突成因、构建科学管理模式,可有效化解交叉作业中的各类矛盾,提升工程协同效率,保障建筑工程质量、进度与成本目标的顺利实现,为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提供关键支撑。

1 暖通与精装修交叉作业的协同逻辑及冲突成因

1.1 暖通施工与精装修的工序衔接关系及作业界面划分

暖通施工与精装修的工序衔接需遵循“先隐蔽后表面、先系统后装饰”的核心逻辑,二者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紧密的先后依赖关系。暖通施工需优先完成管道预埋、设备安装等隐蔽工程,为后续精装修的吊顶造型、墙面装饰等表面作业创造条件;而精装修的平面布局、标高设定又会反向约束暖通管道走向、设备安装位置,形成双向协同的工序链条。作业界面划分需结合工程特性精准界定:空间界面上,明确暖通管道、风口与吊顶龙骨、灯具的安装区域边界,避免空间占用冲突;技术界面上,厘清暖通设备与装修饰面的衔接标准,如管道与墙面、地面的密封处理要求;责任界面上,划分双方在交叉区域的施工责任与配合义务,确保工序衔接无遗漏、无重叠,为交叉作业有序推进奠定基础[1]

1.2 交叉作业冲突的核心成因

暖通与精装修交叉作业冲突的核心成因可归纳为三类。一是工期与节奏冲突,二者常因工期紧张需同步推进,若缺乏统一的进度规划,易出现暖通隐蔽工程未完工而精装修急于上工,或精装修造型施工阻碍暖通设备调试的情况,导致工序脱节。二是空间与资源冲突,建筑室内空间有限,暖通管道、设备与精装修的吊顶、柜体、装饰造型在安装位置上易产生重叠,同时施工机械、材料堆放区域的争夺,进一步加剧空间使用矛盾。三是技术与标准冲突,暖通施工需满足系统功能参数要求,精装修需符合美观与使用需求,二者在技术标准上可能存在差异,如暖通风口尺寸与装修饰面风格不匹配、管道保温层厚度影响装修收口处理,若缺乏技术协同易引发施工返工。

1.3 协调管理对工程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的影响机制

协调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减少交叉作业中的质量隐患,通过明确工序衔接标准与技术配合要求,可避免因暖通管道安装不规范导致的装修饰面开裂、因精装修遮挡造成的暖通设备检修困难等问题,保障建筑功能与装饰效果的双重达标。在进度控制方面,科学的协调管理能优化工序衔接流程,避免因冲突导致的停工、返工,确保暖通与精装修按计划同步推进,缩短整体工期,尤其在工期紧张的项目中,协调管理可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减少进度延误风险。成本控制层面,协调管理通过提前化解空间、技术冲突,降低因返工、材料浪费产生的额外成本;同时,合理规划施工顺序与资源分配,减少机械闲置、人工窝工现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多维度实现工程成本的有效管控[2]

2 暖通与精装修交叉作业的协调管理模式构建

2.1 协调管理的核心原则

暖通与精装修交叉作业的协调管理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则,以确保作业有序高效推进。工序优先原则要求结合两者施工特性与相互影响,明确关键工序的先后顺序,如优先完成暖通管道、设备的隐蔽工程施工,再开展精装修面层作业,避免后续返工;空间统筹原则针对有限作业空间,通过合理划分施工区域、规划材料堆放与人员动线,平衡暖通设备安装与装修造型施工的空间需求,减少相互干扰。责任明确原则需清晰界定暖通与精装修双方的施工范围、各衔接节点的工作内容及质量责任边界,同步建立常态化协同沟通与问题会商机制,从源头避免因责任模糊引发的问题推诿现象,为交叉作业的高效协调管理筑牢基础。

2.2 全流程协调管理体系设计

全流程协调管理体系覆盖交叉作业的前期、过程、验收全阶段。前期规划阶段需联合双方技术团队,梳理工序衔接清单,制定详细的交叉作业计划,明确各阶段时间节点、施工内容及配合要求;同时完成作业界面划分,标注暖通设备与装修构件的位置关系,提前规避空间与技术冲突。过程管控阶段通过建立每日沟通例会、现场巡查机制,实时解决施工中的工序衔接偏差、空间占用矛盾等问题,动态调整作业计划。验收衔接阶段需联合暖通与精装修施工及管理团队,共同制定涵盖功能、质量、衔接细节的统一联合验收标准,同步组织暖通系统运行功能测试与精装修观感及实体质量验收,重点核查管道与吊顶、设备与装饰面等衔接部位的合规性与契合度,确保完全符合设计规范与工程要求,最终实现从前期规划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闭环管理[3] 

2.3 协同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路径

协同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提升交叉作业效率的关键。BIM技术可通过构建建筑、暖通、精装修一体化模型,直观呈现各专业构件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前模拟交叉作业场景,精准排查管线与装修造型的碰撞风险,优化施工方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则能整合施工进度、质量、沟通等数据,实现双方实时共享作业计划、进度反馈、问题整改等信息,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沟通效率。此外,可借助搭载定位、图文编辑功能的移动端巡检工具,实时上传现场交叉作业的施工影像、工序衔接细节及问题记录,通过平台自动流转实现问题快速上报、精准分派、及时整改与全程跟踪的管理闭环,有效提升问题处理效率,推动协同管理从传统人工协调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 结语

围绕暖通工程施工与精装修交叉作业的协调管理,明确了工序优先、空间统筹、责任明确的核心原则,构建了涵盖前期规划、过程管控、验收衔接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并梳理了BIM技术、信息化平台等工具的应用路径,形成了系统的协调管理模式,为化解交叉作业冲突、提升协同效率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随着建筑工程精细化、数字化发展,交叉作业协调管理将更注重多技术融合与一体化管控。本研究成果可助力优化暖通与精装修交叉作业管理实践,有效保障工程质量、进度与成本目标实现;同时,后续可进一步探索智能算法在作业计划优化中的应用,推动协调管理模式向更高效、精准的方向升级。

参考文献

[1]甘冠华.暖通空调与电气系统交叉作业的施工管理[J]. 2021.

[2]邵庆东.浅析暖通安装工程施工和管理[J].城市建设, 2013(4).

[3]陈志行.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J].河南建材, 2016(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