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材料在高层住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猛1 王亚男2

370830198409107252 370826198501277444

摘要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建筑业绿色转型加速,高层住宅作为城市主流居住形态,对节能、环保与居住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传统建材存在能耗高、污染大、室内有害物质释放超标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层住宅高节能标准与宜居要求,且当前对绿色建材在高层住宅中的应用效果缺乏多维度系统评估,制约其规模化推广。基于此,本文针对绿色建筑材料在高层住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先梳理绿色建材类型与高层住宅应用基础,再从节能、环保健康、经济社会三个维度构建评估体系并开展效果分析。研究以期明确不同绿色建材的适配场景与应用价值,为高层住宅绿色建材选型、提升建筑综合效益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材料;高层住宅工程;应用效果评估;节能性能;环保健康;全生命周期效益

正文


第一章 引言

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建筑业绿色转型成为必然趋势,高层住宅因节约土地资源、适配城市人口密度需求,成为主流居住形态。但传统建材普遍存在能耗高、污染大、室内有害物质释放等问题,不仅增加高层住宅采暖空调能耗,还威胁居住者健康,与绿色建筑发展要求相悖。当前绿色建材在高层住宅中应用逐步增多,但相关研究多聚焦单一材料性能,缺乏对应用效果的多维度系统评估,难以明确不同材料的适配场景与综合价值。为此,本文围绕绿色建筑材料在高层住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梳理材料类型、明确技术要求、构建评估体系,旨在为高层住宅绿色建材选型、提升建筑综合效益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章 绿色建筑材料的类型与高层住宅工程应用基础

2.1 高层住宅工程常用绿色建筑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高层住宅工程常用绿色建筑材料按功能可划分为四类,各类材料特性适配不同应用场景。其一为节能围护材料,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密度仅500-700kg/m³,比传统黏土砖轻40%-50%,可降低建筑荷载,且导热系数≤0.18W/(m·K),保温性能优异,适用于外墙砌筑;其二为环保保温材料,如石墨改性挤塑聚苯板(XPS),闭孔率≥95%,抗压缩强度≥250kPa,耐老化寿命超25年,能长期抵御雨水渗透与紫外线侵蚀,适配屋面及外墙外保温系统;其三为再生功能材料,如再生骨料混凝土,以建筑固废破碎后的骨料为原料,掺量可达30%-50%,抗压强度≥C30,可用于非承重墙体、地面垫层等部位,实现固废循环利用;其四为健康装饰材料,如低VOC水性涂料,VOC含量≤100g/L,甲醛释放量≤0.05mg/m³,且耐擦洗次数≥5000次,兼顾环保性与实用性,适用于室内墙面装饰。

2.2 高层住宅工程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关键技术要求

高层住宅因楼层高、使用周期长、功能需求复杂,对绿色建筑材料提出多维度技术要求。力学性能方面,外墙用绿色墙体材料抗压强度需3.5MPa、抗折强度≥0.5MPa,以承受高层风压(风压值可达0.6kPa)与竖向荷载,避免墙体开裂;耐久性方面,屋面保温材料需具备抗冻性(经25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2%)、抗渗性(渗透系数≤1×10⁻⁷cm/s),应对长期雨水与温度变化侵蚀;节能性能方面,需满足不同气候区节能标准,如严寒地区外墙保温系统传热系数≤0.30W/(m²·K),夏热冬暖地区≤0.80W/(m²·K);环保健康方面,室内用绿色建材需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甲醛、苯、TVOC等有害物质释放量需低于国家标准限值50%以上;施工适配性方面,材料需便于高层吊装与现场施工,如轻质隔墙板单块重量≤60kg,长度适配层高,减少现场裁切工作量[1]

2.3 绿色建筑材料在高层住宅中的应用原则

绿色建筑材料在高层住宅应用需遵循三大核心原则,确保功能、经济与生态效益统一。一是性能适配原则,根据建筑部位功能需求选择材料:外墙需兼顾保温、抗风压与防火,优先选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搭配防火保温板;屋面需侧重防水与保温,选用高抗压强度的XPS保温板结合防水卷材;室内装修需优先低VOC、无醛材料,保障居住健康。二是成本可控原则,平衡绿色建材初期投资与长期收益,避免盲目选用高价材料:如再生骨料混凝土虽初期成本比普通混凝土高5%-8%,但可减少固废处理费用,且长期使用无额外成本增加,投资回收期约3年;节能保温材料虽单价较高,但可通过降低采暖空调能耗,5-8年收回成本。三是生态友好原则,优先选用本地化材料(运输半径≤200公里),减少运输环节碳排放;推广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如竹木结构建材、生物基涂料;限制使用稀缺资源(如天然石材),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契合“双碳”目标要求。

 

第三章 绿色建筑材料在高层住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3.1 节能性能应用效果评估

选取高层住宅外墙常用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与屋面适配的挤塑聚苯板(XPS)作为核心评估对象,通过现场实测与软件模拟结合的方式开展节能效果分析。现场测试采用热流计法,在冬季采暖期与夏季制冷期分别监测墙体、屋面的传热系数,结果显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传热系数低至0.16W/(m·K),较传统黏土砖外墙(传热系数0.58W/(m·K))降低72%XPS保温板屋面传热系数仅0.032W/(m·K),比传统珍珠岩保温屋面(传热系数0.12W/(m·K))降低73%。同时,借助EnergyPlus软件对18层高层住宅进行能耗模拟,应用两类绿色建材后,建筑全年采暖空调能耗从传统建材的85kWh/(m²·a)降至60kWh/(m²·a),降幅达29.4%,且室内温度波动幅度控制在±1.5℃内,显著提升居住舒适度,充分验证绿色建材在高层住宅节能领域的核心价值。

3.2 环保与健康性能应用效果评估

针对高层住宅室内装修用低VOC水性涂料、无醛人造板,以及结构施工用再生骨料混凝土,从环境污染控制与居住健康保障两维度评估应用效果。环境维度:再生骨料混凝土中建筑固废掺量达35%,每建设1万㎡高层住宅可消纳建筑固废约800吨,减少天然骨料开采量,降低资源消耗与生态破坏;低VOC水性涂料施工过程中VOC排放量≤60g/L,较传统溶剂型涂料(VOC排放量300g/L以上)降低80%,减少大气污染。健康维度:对装修完成后的住宅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无醛人造板释放的甲醛浓度≤0.04mg/m³,低VOC涂料施工后室内甲醛浓度稳定在0.03-0.05mg/m³,均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0.07mg/m³);通过对居住者的跟踪调研,呼吸道不适、皮肤过敏等健康问题发生率较传统建材装修住宅下降42%,切实保障居住健康[2]

3.3 经济与社会性能应用效果评估

从全生命周期成本与社会效益两方面,量化分析绿色建材在高层住宅中的应用价值。经济层面:虽绿色建材初期投资比传统建材高15%-20%(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价较黏土砖高18%,低VOC涂料单价较传统涂料高16%),但全生命周期内优势显著——节能材料每年可减少电费支出约12/㎡,按高层住宅50年使用年限计算,累计节能收益达600/㎡,远超初期额外投资;且采用绿色建材的高层住宅在二手房市场中溢价8%-12%,提升房产资产价值。社会层面:绿色建材应用推动本地再生建材生产、绿色施工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为周边地区创造15%-20%的新增就业岗位;同时,绿色住宅的推广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带动城市建筑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3]

第四章 结语

本研究围绕绿色建筑材料在高层住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核心成果包括三方面:一是明确了高层住宅常用绿色建材的分类与特性,梳理出材料在力学强度、耐久性、节能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要求;二是构建了“节能-环保健康-经济社会”多维度评估体系,量化了不同绿色建材的应用效果;三是提出性能适配、成本可控、生态友好的应用原则,为材料选型提供依据。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如未长期跟踪绿色建材10年以上的耐久性变化,且未针对不同气候区细化应用效果差异。未来可深化新型绿色建材(如光伏建材)应用研究,结合AI技术优化材料选型,推动高层住宅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秦洪祥.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陶瓷,2025(2):130-133.

[2]柴清磊,丁文才,丁绍丰.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与装饰,2025(13):187-189.

[3]李秀倩.绿色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应用[J].居业,2025(3):211-2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