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文化的高校文创课程设计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李思涵

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非遗文化的高校文创课程设计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影响。随着现代社会对文化传承和文创产业的不断重视,非遗文化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越来越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传承。本研究旨在揭示如何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提炼的高校文创课程设计,充分的展示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价值,推进传统艺术产业化的发展,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合作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等综合能力,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


关键词

非遗文化文创课程设计综合能力培养

正文


注:该论文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立项通知书,课题名称《民办高校基于非遗文化下的文创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探索》,课题编号:CANFZG23033

University Creative Cultural Course Design and Comprehensive Student Skill Development Based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 Siha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

The study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act of university-level creative cultural course desig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ies based 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ICH).In an era where contemporary society places increasing emphasis on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the creative industries,the preserv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ICH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essential in higher education.This research aims to elucidate how the refinement of university-level creative cultural course designs,grounded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can effectively showcase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and culture.It also seeks to advanc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art,cultivate students'aesthetic awareness and overall qualities,and nurtur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including creativity,teamwork,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These efforts are aimed at better preserving and advanc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Creative Cultural Course Design,Comprehensive Ability Development

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传承和创新成为了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议题。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面临着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一珍贵文化财富的挑战。同时,文创产业的崛起为高校提供了独特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能,从而去推动非遗文化的复兴与传播。

一、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

(一)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非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传统技艺、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等丰富多彩的元素,它们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智慧、价值观和身份认同。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许多非遗元素面临着消失的风险。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凝聚力,以及加深人们对自身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自豪感。因此,高等教育机构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即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同时为学生提供与文创产业相关的教育机会。此外,非遗文化也为创意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有助于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创造。因此,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是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经济增长、增强文化认同和传承智慧的重要使命。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趋势。这一概念指的是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结合知识、技术和创新,创造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全球化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人们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表达和艺术作品展示出更大的兴趣。同时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不仅改变了内容的传播方式,还为创作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和受众。这种文化多样性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扩展,也适应了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创意和独特的文化产品和体验支付。这样的需求促使企业提供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因此,为了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专业人才,许多大学和教育机构开设了相关课程和项目。这有助于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水平,促进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还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它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了创意和创新的发展,成为了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非遗文化与文创教育

(一)非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非遗文化(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一种特定的文化遗产,通常不以物质形式存在,而是通过传统的口头传承、表演、仪式、社交实践和技艺传授等方式传承下来的。非遗文化体现了一个社群或社会群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这些文化元素通过代代相传、亲身体验的方式传承下来,不仅代表了社群和文化的身份认同,还在社交互动和集体参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非遗文化具有保护和传承的特点,但它们也不乏适应性和创新性,常常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创新。然而,非遗文化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为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压力不断增加。因此,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和文化组织的共同使命,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传承给后代。

(二)文创教育的概念与目标

文创教育(Cultur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的教育方法。其核心目标是将文化和创意领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融入教育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审美感知、跨文化交流、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业能力。文创教育不仅强调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和表达,还鼓励他们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创新相结合,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延续。这种教育方法旨在培养具备文化敏感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各种领域中做出积极的贡献,促进社会和文化的繁荣。

(三)非遗文化与文创教育的关联性

非遗文化与文创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首先,非遗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文化遗产,,为文创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灵感和素材。学生可以从非遗文化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新相结合,创造出新颖而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其次,文创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技能,而非遗文化的传承通常需要学习者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来掌握。这种教育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从而保护和弘扬这些传统技艺和文化元素。同时,文创教育还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性,而非遗文化代表了一个社群或地区的文化身份认同。通过将非遗元素融入文创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增强学生对自身文化遗产的认知和自豪感,同时推动社会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因此,非遗文化与文创教育紧密相连,共同致力于传承与创新、文化多样性的推广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文化传承的延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高校文创课程设计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一)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高校文创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多个理论基础之上的,这些理论基础有助于确保课程的有效性和实现教育目标。首先,创意教育理论在这个背景下非常重要,因为它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这一理论基础使文创设计课程成为一个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创造独特文化产品或创意作品的平台。其次,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是主动的、个体化的过程,这对文创设计课程设计至关重要。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亲身经验来建构他们的文化创意知识和技能,这一过程非常符合文创设计的本质。跨学科教育理论也在高校文创设计课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理论基础鼓励学生跨足不同学科领域,综合运用艺术、文化、商业和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理论指导着课程设计,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创意市场、商业模式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运作方式。这有助于将学生的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基础,高校文创设计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意和综合能力,为他们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取得成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高校文创课程的设计原则

高校的文创课程设计需遵循一系列核心原则,以确保培养学生在文化创意领域中所需的关键能力。首先,文创课程必须展现其跨学科性质,汲取艺术、文化、商业、技术和人文等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综合技能。此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纯粹的理论教学可能无法完全准备学生面对实际的工作挑战,因此,结合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使学生真正地“动手做”,成为课程设计的关键。与此同时,鉴于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文创课程应积极地融合非遗文化元素。这不仅有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尊重传统,同时将其创造性地融入现代创意项目中。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也非常重要,它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项目,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文创课程设计应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验精神,使他们勇于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最后,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课程应强调文化的尊重、理解以及对社会的责任,确保学生能够制作出既有深度又有社会价值的文创作品。这些原则确保了高校文创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做好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准备。

(三)实施过程与评估方法

实施高校文创课程设计需要精心策划和有序执行。首先,课程规划与结构的制定至关重要。这包括明确的课程目标、教学计划、内容大纲和教材选择。课程结构应确保跨学科的元素和非遗文化融合在内,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文创领域。其次,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可以包括讲座、案例研究、项目实践、合作学习和实地考察等。学生需要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创新和实践能力。非遗文化元素应被积极融合进课程,例如传统技艺的实际传承和实践体验,以及非遗文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评估高校文创课程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评估方法应包括多种维度,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的发展。首先,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学生的项目作品进行评估。这可以包括对文创作品的审美评价、创新性评估以及项目的实际成果和市场潜力分析。学生的项目应与课程目标和要求相符。其次,通过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小组合作等因素来评估学生的学术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等都应纳入考虑。此外,进行学生反馈和自我评估,以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看法和课程对他们的影响。这有助于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最后,通过跟踪学生的毕业去向和职业发展,来评估课程对他们未来职业的影响。是否有学生选择从事与文创领域相关的职业,以及他们在职场中的表现如何,都是评估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

通过综合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全面了解高校文创课程设计的效果,并不断改进和提升课程质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意潜力。

(四)达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高校文创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首先,通过跨学科的教育方法,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涵盖艺术、文化、商业、技术和人文等多个领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视野和跨学科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复杂挑战。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文创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锻炼创新和实践能力。这种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解决问题,培养解决实际挑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同时,融合非遗文化元素的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创意项目中。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的重要性,尊重传统,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有效沟通和合作,这对于在文化创意领域中成功工作至关重要。

最后,文创课程的评估方法确保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全面的评价。这包括审美评价、创新性评估、学术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和市场潜力分析等多维度的评估方法。通过这些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进而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支持。

综合来看,高校文创课程设计通过跨学科教育、实践与理论结合、融合非遗文化元素、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及全面的评估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跨学科思维、团队合作和综合素质。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取得成功,同时也有助于维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使命。

四、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影响和挑战

高校文创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创造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跨学科思维和实践技能。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增强对文化的敏感性和尊重,特别是在融合非遗文化元素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实际项目经验,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际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高校文创课程设计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课程的跨学科性质可能使学生感到挑战重重。他们需要适应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能需要克服学科交叉的困难。融合非遗文化元素可能需要额外的教育资源和时间。传承非遗文化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可能增加了课程的复杂性和难度。项目导向的学习方式可能需要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需要管理时间、协调任务,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综合来看,高校文创课程设计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的支持,这些挑战可以得以克服,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受益并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Smith,J.A.,&Johnson,B.C.(2018).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等教育:一个课程开发的案例研究.遗产旅游杂志,13(2),136-148.

[2]周宏,李伟(2019.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国际文化研究杂志,22(5),632-64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创意经济报告2013:扩展地方发展途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4]刘阳,王琼(2020.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作用.心理学前沿,112201.

[5]朱佳,张勇(2017.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等教育:中国的一个案例研究.文化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杂志,7(1),66-79.

[6]李晓华,徐山村(2019.在高等教育中增强审美教育: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设计案例研究.《高等教育中的艺术与人文科学》,18(2),225-239.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

[8]王洪洲,张丽(2018.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先进材料研究,1055-1057154-158.

[9]王毅,于海涛(2016.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等教育艺术教育:中国的一个案例研究.国际艺术与科学杂志,9(3),155-1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