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对单位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春刚

五莲县养老和慈善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

事业档案作为记录单位运行全过程的重要信息资源,承载着人事、财务、科研、行政管理等各类关键信息,是事业单位制度建设、决策分析、历史传承和责任追溯的重要依据。随着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正从被动记录向主动服务转变,规范化管理已成为档案工作的核心目标和发展趋势。规范化管理不仅要求档案在收集、整理、分类、保存等环节遵循统一标准,还强调在信息化背景下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安全管理。本文从档案管理的内涵与现状出发,分析了规范化管理对事业单位制度完善、资源共享、绩效提升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探讨了推进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路径,包括制度建设、技术手段、人员素质与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措施。研究表明,档案规范化管理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还能增强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正文

引言

档案是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多种载体的历史记录,是推动单位管理制度完善、决策科学化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一些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存在收集不全、整理不规范、利用效率低、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导致档案在服务管理和发展决策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管理正面临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规范化、智能化转型的重大机遇。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对档案本身的科学管理,更是推动档案工作与单位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在制度、标准、技术和队伍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使档案能够在服务日常管理、历史研究、重大决策及风险防控中发挥更大价值。本文将结合实践需求,深入探讨事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涵、作用及实施路径,分析其对单位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事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内涵与现状

1.1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事业档案规范化管理是指在档案收集、鉴定、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单位内部制度,形成统一、科学、可操作的管理体系。这一管理模式不仅涵盖对档案实体的物理管理,还包括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标准化处理以及全生命周期的动态化管理。在现代事业单位中,规范化管理的核心是构建覆盖档案形成、流转、利用、归档到销毁的全过程控制体系,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与可追溯性。同时,规范化管理强调制度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既要通过制度保障档案管理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又要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档案利用的便捷性与服务性,使档案在管理工作、业务决策以及单位发展战略中发挥最大效能,并为档案的长久保存和高效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1.2当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规范化程度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档案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存在文件遗漏、归档延迟或档案内容缺失的现象,导致档案体系缺乏连续性与完整性。另一方面,档案整理和分类缺乏统一标准,不同部门、不同时间形成的档案在格式、目录、编号等方面不一致,直接影响了信息检索、利用效率和数据的可比性。此外,信息化建设普遍滞后,纸质档案占比依然较高,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单一、兼容性不足,无法满足跨部门共享、远程查阅与多维度分析的需求。更为突出的是,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对规范化管理理念、标准规范以及新兴技术的掌握不够,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档案利用率低、信息安全保障薄弱。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档案在单位日常运转中的作用,还削弱了其在战略决策、历史传承和风险防控中的价值。

二、事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对单位发展的促进作用

2.1促进制度建设与执行

规范化管理能够推动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使档案工作与单位的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等制度相互衔接,形成系统化、可持续的运行机制。通过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标准规范,可以提高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减少管理中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操作。例如,在干部人事管理中,规范化档案能够确保干部任免、考核、奖惩等环节的依据准确可靠,避免因档案信息不全而引发的人事争议。制度的严格执行不仅保障了档案管理的质量,还增强了单位管理的权威性与透明度。

2.2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

事业档案是决策的重要依据,规范化管理能够确保档案信息完整、准确、易于检索,使管理者在需要时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缩短信息收集与核实的时间。在科研项目立项、预算编制、绩效评估等工作中,档案信息的快速调用能够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持,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持下,档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多维度检索和数据分析,形成可视化报表和趋势预测,辅助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发展策略,提高单位整体运营效率。

2.3促进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

规范化管理为档案资源共享提供了标准化基础,有助于跨部门、跨区域实现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协同利用。对于涉及多部门协作的事业单位来说,档案信息共享能够减少重复收集和信息孤岛现象,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协作效率。例如,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设计、施工、财务、人事等部门通过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不一致引发的协调问题,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同时,档案的共享与开放在一定范围内还能促进知识传播与经验交流,推动单位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三、事业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实施路径

推进事业档案规范化管理,需要从制度建设、技术手段、人员素质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综合发力。首先,要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涵盖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利用、销毁等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并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检查,确保标准落实到位。其次,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功能完善、兼容性强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支持远程查阅、权限控制和数据分析等功能。第三,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应用水平,使其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工作。最后,要强化档案安全管理,采取多重备份、加密存储、权限分级等措施防止信息泄露与丢失,并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四、结论

事业档案规范化管理不仅是档案工作的专业要求,更是推动事业单位科学管理、高效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为单位的制度执行、科学决策、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档案规范化管理将更加依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手段,推动档案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同时,还应加强档案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使档案在单位发展战略制定、绩效评价、风险防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助力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安桃.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4,(23):111-113.

[2]丁与华,陈小林.探究机关事业单位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策略[J].中原文化与旅游,2024,(17):58-60.

[3]毕文超.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研究[J].兰台内外,2024,(34):64-67.

[4]栾晓艳.互联网时代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研究[J].黑龙江档案,2024,(05):234-2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