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混凝土结构学教材建设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高等混凝土结构;教材建设;知识重构;智能建造;研究生教育
正文
项目名称:土木水利高等混凝土结构学
项目编号:YJS2025JC01
项目类型: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
1 引言
通过调查研究,高等混凝土结构学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内容维度失衡:70%教材篇幅集中于构件计算(受弯/受压),结构体系设计仅占15%;(2)技术代际差:BIM技术、纤维增强混凝土等近十年关键技术普遍缺失;(3)规范脱节:仍以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核心,未整合GB/T 51390-2019《核电厂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等新规。
2 教材内容三维重构模型
2.1 工程观维度——真实项目驱动知识组织
不同工程类型可能融入的知识点见表1。由表1可知,在高等混凝土结构学所涉及的不同类型项目,能融入不同的知识点。
表1 不同项目类型融入知识点
工程项目类型 | 融入知识点 |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 | 高强混凝土徐变效应分析和泵送技术 |
海底隧道沉管 | 氯盐侵蚀与阴极保护设计 |
3D打印混凝土结构 | 层间粘结强度计算模型 |
2.2 系统观维度——全寿命周期知识链重构
在高等混凝土结构学教材建设系统维度应充分考虑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和拆除再生等全寿命周期。例如:新增装配式结构连接节点灌浆缺陷检测;植入结构健康监测(SHM)数据诊断算法。
2.3 前沿观维度——技术与材料双突破
在智能建造技术方面,可以基于机器学习的裂缝识别和数字孪生运维平台架构。在新材料体系方面,包括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爆设计和自愈合混凝土微生物胶囊机理。
3 新型教材架构设计
3.1 模块化分层体系
新型高等混凝土结构学教材模块化设计时,包括三个层级:(1)基础层级占比30%,内容包括混凝土本构模型进阶和非线性有限元原理;(2)专业层级占比50%,内容包括震损可恢复结构设计和组合结构界面滑移理论;(3)前沿层级占比20%,例如智能传感器布置优化和混凝土碳足迹评估模型。
3.2 新型教材特色栏目设置
新型高等混凝土结构学教材特色栏目包括(1)规范演进录:对比中外混凝土设计规范安全度设置差异;(2)大师方法论:记录菲莱茨(F.Leoncino)预应力损失算法改进历程;(3)虚拟实验窗:扫码查看约束混凝土柱滞回曲线模拟。
4 教材动态更新机制
4.1 开源社区共建
基于高等混凝土结构学教材构建对应开源社区,例如建立教材代码仓库:提供ANSYS、ABAQUS等塑性损伤模型计算脚本;年度增补手册:收录新发表SCI论文工程应用结论。
4.2 产教融合内容生成
结合产教融合内容,开展研究生课程设计选题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产教融合研究生课题选题
5 结论与建议
高等混凝土结构学教材亟需从“计算手册”转向“工程百科全书”,通过植入真实项目数据链、构建动态知识流、开辟技术前瞻窗口,实现教材与产业变革同频共振。建议成立高校-学会-企业三方编委会,建立教材内容“五年强制更新”制度,同步开发增强现实配套资源,强化研究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训练。
参考文献
[1]田思思,王永圣,罗强,等. 数字孪生驱动的电子技术实验混合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4,43(11):148-152.
[2]田庆. 数字孪生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5,9(2):56-58.
[3]张利鹏,许昊翔,吴登峰,等.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及大数据驱动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4,53(2):215-217.
[4]卢丽君. 数字孪生和全息技术融合下智慧教学模式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4,43(4):35-40.
[5]张天驰,曹建秋.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虚拟现实与元宇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23,37(2):73-77.
[6]原惠群. 数字孪生赋能校企深度融合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3,34(4):22-26.
[7]徐进,李博,邱其清,等.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航海模拟器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4,45(2):62-65,69.
[8]王金娟. 基于数字孪生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方法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22,8(20):134-136.
[9]解亚非,张晶晶.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课程改革研究[J]. 内燃机与配件,2025(9):146-148.
[10]陈秀寓. 基于数字孪生的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软件工程,2020,23(6):49-51.
[11]宝鼎晶,雷颖.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以砌体结构课程为例[J]. 大学,2024(5):57-60.
[12]周德义,黄莲,于亚军,等.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实训探索[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4(17):4-6.
[13]孙静. 关于混凝土房屋结构设计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C]//2009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2009:304-305.
[14]赵海燕,赵军.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C]//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014:43-46.
[15]姚福义,韩佳璇,纪颖波,等. 基于OBE的智能建造类生产实训课程建设与实践[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4,36(4):143-148.
[16]邓燕华,赵苏玲. 高职智能建造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4(1):72-77.
[17]樊晓晨. 新工科视域的智能建造专业教学改革思考[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9):733-7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