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范式构建——以《哲学与文化》课堂教学为例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陈若婷

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

摘要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成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上,更要求教师重构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通过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素养导向;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基本范式构建

正文


引言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型挑战。构建基于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范式,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型教学关系。这种范式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途径,实现知识学习与素养发展的有机统一,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维度,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政治认同要求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解国家政治制度与价值理念,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判断能力。科学精神强调辩证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思维品质。法治意识要求学生理解法律权威性,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形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公共参与则注重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这四大素养相互支撑,共同指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教学实施中要求教师将素养培育融入课程内容,通过议题式教学、情境体验等方式,促进知识学习向素养养成的转化,最终实现价值引领、能力提升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设计不明确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明显的知识本位倾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未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表述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难以指导实际教学。三维目标割裂现象普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常被弱化为附属内容。目标设定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对接不足,未能体现不同素养水平的进阶要求。目标呈现方式单一,学生难以理解其价值意义。这种目标设计问题导致课堂教学难以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养成的转变,影响育人实效。

(二)教学内容处理落后

教学内容处理存在简单照搬教材的倾向,缺乏必要的整合与重构。知识点碎片化讲解普遍,未能构建起逻辑清晰的内容体系。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案例陈旧缺乏时代性。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突出,公共参与等实践性内容落实不足。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不够,难以支撑高阶思维培养。不同模块内容间的横向联系被忽视,影响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发展。这些问题制约了教学内容对核心素养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教学方法运用问题

教学方法仍以传统讲授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情境创设流于形式,缺乏真实性和挑战性,难以引发深度思考。议题式教学实施表面化,讨论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思维含量不足。合作学习组织不规范,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信息技术应用停留在展示层面,未能深度融合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与素养培养要求匹配度不高,难以有效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单一化问题制约了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三、基于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

(一)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实践

基于素养导向的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具有重要价值,统编版教材为该方法提供了丰富素材。以《哲学与文化》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何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这一核心议题,引导学生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分组收集不同文化传承案例,分析其在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结合当前文化强国战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哲学与文化》中人生价值教学,可围绕新时代青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展开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哲学思辨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真实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哲学思维能力,促进知识学习向素养养成的转化。

(二)情境体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情境体验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或拟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参与和情感共鸣。《哲学与文化》中价值与价值观教学,可设计人生价值拍卖会情境,学生通过虚拟货币竞拍不同价值取向,在博弈中理解价值选择的冲突与抉择。在认识论单元,创设真理探索实验室情境,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哲学流派对同一现象的认知过程,亲身体验认识发展的辩证性。选择《哲学与文化》中文化传承单元,可组织传统文化创新工坊,学生通过设计文创产品、改编经典作品等活动,切身感受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情境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情感投入,有助于培养哲学思维和文化理解能力,使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三)案例教学法的创新运用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事例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哲学与文化》中唯物辩证法教学,选取量子力学发展史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发现中的量变与质变规律。通过梳理量子理论突破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践体现。《哲学与文化》文化强国单元,选用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保护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分析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辩证关系。案例选择注重哲学思辨性,分析过程强调方法论运用,教师通过哲学追问引导学生探究案例背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种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文化自信,提升了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项目式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式学习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结合《哲学与文化》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内容,设计校园哲学文化节项目,学生需要策划哲学对话、组织文化沙龙、举办思想实验工作坊。选择《哲学与文化》认识论单元,可开展认知方式比较研究项目,学生分组探究不同文明体系下的认知特点,形成对比分析报告。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哲学原理的理解。项目成果评价注重思维深度和文化理解,既考察哲学方法运用,也关注文化自觉意识。这种学习方法通过哲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全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化创新能力,实现了哲学素养的立体化发展。

结束语

基于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范式构建研究,为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通过系统探索素养培养的教学实施路径,促进了思想政治课育人方式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未来应继续深化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不断完善素养导向的教学模式,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更大贡献。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必将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柴芳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逆向教学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24.

[2]薛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生活实践情境的运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4.

[3]李树格.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优化探析[J].宁夏教育,2024,(Z1):128-129.

[4]苏梅.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36):24-26.

[5]徐瑞强.大概念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11):36-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