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探析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敖姝琴

江西省新余市新钢第一小学 338000

摘要

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的转变尤为关键。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近年来,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本文将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展开探讨,分析其背景、意义、具体措施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素养导向

正文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总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要求。国家教育部门强调,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能够理解和运用汉语进行有效交流,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2.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传承文化基因。

3.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等良好品德。

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突破传统知识传授的局限,强调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1.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培养,强化核心素养的落实。例如,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多元需求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纯的知识掌握转向能力与素养的综合提升。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思维品质和文化认同的关键时期,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手段,也促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二)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在语言、文化、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2.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3.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课程目标,突出核心素养导向

课程目标应由单纯的知识掌握转向能力培养,明确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文化认同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强调会讲故事能写日记懂得欣赏诗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等能力目标。

(二)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文化内涵

课程内容应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注重文本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比如,增加古诗文、民间故事、现代文学作品等,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审美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

(四)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例如,利用电子书、学习平台、语音识别等工具,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信息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

评价应多元化,既关注知识掌握,也关注能力培养和素养发展。采用平时作业、口头表达、项目成果、合作表现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六)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

加强教师的核心素养培训,提升其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和评价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研和交流,不断优化教学实践。

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应加强教师培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资源的不足

优质的课程资源有限,影响教学效果。应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利用网络平台共享优质资源,鼓励教师自主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教学材料。

(三)评价体系的滞后

传统的考试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素养。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四)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不足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建设。

五、实践案例分析

以某市某小学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为例,该校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开设文化体验课、组织故事讲述比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字阅读、推行合作学习模式等。结果显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文化认同感和合作精神明显增强,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六、未来展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应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强化教师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课程生态系统。

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知识与能力、技能与品格的有机统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面对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我们应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改革实践,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高质量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具有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优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4):112-115.

[2]赵强.课程改革视域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5):67-70.

[3]陈刚.小学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讨[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10):88-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