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王立军 郑辉

吉林省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1333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与框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探讨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教学评一体化”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业成绩,同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该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教学实践

正文

一、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与评价分离、评价方式单一、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机结合,以评价促进教学和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适合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并验证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二、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与评价脱节

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学和评价往往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评价则多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及时反馈和调整。这种脱节导致教师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也难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

由于教学与评价的脱节以及评价方式的单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的问题。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探究和思考,科学素养的培养也难以有效落实。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基础与框架构建

(一)理论基础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作用,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而实现的。多元智能理论则指出,学生具有多种智能,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学评一体化”强调评价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框架构建

“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教学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等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和机会。

实施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总结性评价与反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运用考试、项目成果展示、学习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案例设计

“植物的生长”这一小学科学课程为例,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包括: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条件;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活动设计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思考。

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和讨论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小组讨论与分享环节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结论。

总结与拓展环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意见。

评价方式设计过程性评价:教师在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环节中,通过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小组合作的情况、思维的活跃度等。同时,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填写评价量表,评价自己和小组成员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总结性评价: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在过程性评价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实践效果分析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和分析。

学业成绩的提高: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业成绩,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程度和科学探究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在期末考试中,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提高了10分左右,优秀率也有所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业成绩,同时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评价标准的制定还不够完善,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等。因此,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细化评价指标,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推动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娄培龙. 小学科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J]. 中国教师, 2023(12): 45-48.

2. 吴秋影, 赵秋燕, 高翔. 三环·三步: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以“云量和雨量”一课为例[J].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3(11): 21-26.

3. 崔允漷, 雷浩. 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4): 15-22.

4. 张懿, 叶宝生. 小学科学“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要点与实施[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3(03): 17-21.

5. 崔丽珊.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C]//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五). 广州: 天誉小学, 2024: 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