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正文
前言: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不同,传统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此,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的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措施,教师采用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将教学进行区别设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的放矢地对待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现有水平基础上有所收获和发展,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价值
(一)激活数学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控课堂,学生只需接受知识。这种授课模式只会让课堂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会以成绩好坏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对待不同学生,会采取不同策略。对待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会拿出最大的耐心。对待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时常会透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正是这种做法浇灭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一碗水端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无论学生成绩如何,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久而久之,课堂活力就会重新激发。
(二)激发学生热情
很多教师钟爱“三板斧”教学方法,先普及知识,再组织练习,最后布置作业。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并非接受知识的机器,自然不会喜欢这样的模式。即便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时间一久,知识也会遗忘,致使问题解答不出来。引入分层教学,可有效改善现状。教师会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无论哪个层级的学生,都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学习有成效,学习动力就足。
(三)加强师生互动
在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很少互动。在为数不多的互动中,也是教师提出,学生回答。作为教师,往往不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为学生,无法及时消除心中疑惑。随着时间推移,疑惑越积越多,会对数学学习造成严重阻碍。分层教学的运用,有力打破了尴尬局面。师生互动变得频繁,对彼此的想法有所了解。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寻求教师的帮助,能有效拉近师生关系。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学生科学合理分层
按学生的基础划分层次。近些年来,七年级学生入学时,同一班内的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在理解概念、掌握公式、解题能力等诸方面显现出高、中、低三个层面,据此划分出不同的层次。按学生认知能力划分层次。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在理解掌握概念和解题能力两个方面,充满了个性化特征。在接受能力方面,有的学生反应快,但忘却也快;有的学生反应慢些,但记忆却牢固;有的愿意老师多讲,有的愿意动手多练。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划分层次,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按学生非认知因素划分层次。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如学习的动机,情感意志,人格特征等,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的学生,各自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的学生数学成绩较好,但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学生虽然成绩差些,但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各自的非认知因素,也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性。根据以上条件,为了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规律,寻求课堂教学的新出路,科学合理运用分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合理的自学、敏锐的思维、创新的方法,精神的升华为目标,从而达到师生教与学的共鸣。针对学生个体研究,整合学生分层理论,依据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慧力因素以及学生自己申请的原则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基础优秀的学生,B层为基础较好的学生,C层为基础较困难的学生。分层目标任务设计,各个层次的学生只需完成各层次的教学任务,C层学生以课本知识为主,练习基础的解题能力,B层学生以配套练习册基础练习和中等题为主,练习落实解题能力,A层学生常做练习册提高练习,以数学迁移能力、思维能力为主。把全班学生划分三个层次,A层占20%左右,B层占60%左右,C层占20%左右。但这种分层是动态的,滚动式的,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意愿实行滚动。也就是说,某学生本学期是A层,下学期可能是B层;某学生现在是B层,下学期经过努力可能是A层。这样,既体现了自主性、可选择性,又能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二)教学目标分层
对于C层学生,基础目标主要是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运算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基础目标是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能够解决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这一层次的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B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目标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提高目标是能够运用定理和性质进行推理证明,解决综合性的几何问题。这个层次的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水平。A层学生的拓展目标是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具备较高运用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拓展目标可以是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索函数的拓展模型等。拓展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既是给予学生的中肯意见,也是优化教学方案的有力依据。当前,很多教师喜欢进行整体性评价,评价结果无法为学生学习提供强有力支持。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采取分层评价策略。策略应用涉及三个方面:其一,评价内容应全面。教师要摒弃以成绩论好坏的思想,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他们的态度、策略进行评判,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评价语尽量浅显易懂,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点,进而改掉陋习。其二,评价方式应多样。一概而论的方法已经成为过去式,为确保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更新。对于A组学生,突出严格。对于B组学生,突出适度。对于C组学生,突出包容。例如,在学习“抛物线”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分层评价。A组学生不仅要对定义理解无误,在作图时也要保证精准度。如不满足要求,教师要立刻指正。B组学生既要准确掌握定义,还要能画出相关图形。如果学生没有做到,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C组学生要基本掌握定义,并学会看图。如学生未达到要求,教师要拿出耐心,帮助其吸收消化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等分层,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分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秀清.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 读与写:下旬, 2021(5):0066-0066.
[2] 朱有樟.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3,(21):15-16.
[3] 刘瑞.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2):70-73.
[4] 顾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智力,2023,(12):103-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