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索

期刊: 学子 DOI: PDF下载

陈梅

绵阳市东辰学校 621000

摘要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为发掘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应不断探索多样且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语文学习中,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阅读思维是一种主动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应重视初中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挖掘与培养,结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进行教学。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与形式来讲解语文知识,探索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正文


前言: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同考试相关的应试技能方面的教学,而对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也没有对阅读教学进行系统设计,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设计新颖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案,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够通过辩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现状

(一)阅读教学内容过于偏向中考内容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为保证考试成绩,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更趋向于中考考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用“制度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导学生,导致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使得学生思考问题也是完全“格式化”,严重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对培养思维能力的认知不足

部分教师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指导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在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走进教师的思维模式中,形成规范的模板并在其它阅读学习中应用,这种模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根本起不到作用,反倒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学生阅读被动化

由于信息时代逐渐占领学生市场,导致学生更愿意接受网络形式的快餐文化,如“毒鸡汤”、“洗脑式讲座”将学生的思维模式带进了误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化,甚至思维能力的提升都是在这种被动化阅读学习中被动提升的。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方法

(一)提升阅读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提升思维能力至关重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课堂教学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着重于提升理解与分析能力,对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先清晰本篇课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文章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济南的热爱。为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在授课时,教师可以依据文章内容创设情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冬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在冬天可以进行哪些娱乐活动,让学生们猜一下济南的冬天会有什么不同?可以让其各抒己见,并根据自己的猜测去阅读课文,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猜想,可以将他们的思维快速地调回课堂中来,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更加仔细。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紧跟教师的步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初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积极组织活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仅仅依靠教材里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选择难度适中、内容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的阅读参与程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如对于一些存在联系的文章来说,教师就可以适当为学生选择一些与教材中文章有关系的课外文章进行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素材,并为学生组织课下阅读活动,类似于演讲、文学知识比赛等等。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文章《春酒》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找到关于思念故乡的文章,如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和琦君都是在年轻时离开了台湾,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且为学生设计关于思念故乡的文章或诗词比赛,初中生的好胜心极强,这会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其中,从而将文章的中心和风格进行联系,提高自身的阅读思维能力。

(三)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就是通过对两篇内容、形式、写作手法等各方面相近或相反的文章进行阅读并比较,在阅读过程中,抓住两篇文章的相似处或相异处,在阅读的同时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形式的阅读方法,能够通过文章的异同点加强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认知和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辩证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能够更多角度辩证的去思考,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此外,在进行比较阅读之前,教师要先阅读该文章,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然后提炼文章中的异同点,以免学生因认知能力不够导致所对比内容偏离主题。例如,在学习《父亲》一文时,先清晰文章主要是对父亲送自己去车站时的一处生活缩影,来体现父爱和作者因工作和生活无法长久陪伴家人的无奈和心酸。作者通过对父亲买橘子这一过程的动作描写,尤其是翻阅栏杆时的情境,将作者内心的情感通过对这种观察入微的动作描写完全体现出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深情。这篇文章就可以同《我的母亲》进行比较阅读,一篇是表达无法陪伴父亲的无奈和心酸,另一篇是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愧于无法报答母亲恩情的心理,二者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异同点,同时让学生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形式、选材取景、文字表现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将自己经过思考分析比较而成的异同点及时记录,以便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能够验证自己的阅读成果。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收获的感悟记录下来,养成良好的随笔习惯。由此,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更有效的理解文章,提高阅读质量和学习效果,还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思维更严谨、更科学、更具逻辑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文章的主旨思想和内涵。同时,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从而设计更科学合理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案,以此更好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大剑.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J].新课程,2021,(50):164.   

[2] 陈劼,严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8:73-74.   

[3] 王万萌.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J].名师在线,2021(06):33-34. 

[4] 邢云. 思之而悟,阅读闻芳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 文教资料,2020(19):196-197. 


...


阅读全文